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不斷提高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谷物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大重要部署,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自主供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把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保障食物供給,提升食品功能與營養。一是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二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同時要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三是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中華民族未來。要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的底線;構建優勝劣汰的市場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升生產經營者保障食品安全的內生動力。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制度,加快檢驗檢測技術裝備和信息化建設,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實行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推動生產經營者自覺履行主體責任、政府部門依法加強監管、公眾積極參與社會監督,形成各方各盡其責、齊抓共管、合力共治的工作格局。
深入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在國內糧食生產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為了減輕國內農業資源環境壓力、彌補部分國內農產品供求缺口,適當增加進口和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是必要的。要優化農產品貿易布局,適當擴大國外優質農產品進口,支持企業融入全球農產品供應鏈,提高市場有效供給。發揮農產品國際貿易作用,深入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境外糧食生產、倉儲物流、加工采購等全產業鏈布局,推動貨港航企業協同聯動,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糧商,提高農業食品國際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提高我國在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作者系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何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