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氣溫究竟是如何測量出來的,體感溫度又是怎么回事?
百葉箱監測的溫度作為氣象標準
中國氣象局宣傳科普中心高級工程師卞赟告訴記者,氣象部門監測及公布的氣溫,是指在室外環境下距地面1.5米,同時溫濕度計處于陰暗、四面通風的百葉箱內測出的溫度,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測出成年人直立呼吸區域的流動空氣溫度。百葉箱中監測出來的溫度,通常會作為一個氣象標準。在這個基礎上,氣象專家們會搜集全國的數據,再通過數學模型進行計算,最后得出未來幾天的天氣狀況。
記者在中國氣象局觀測場內看到,這里分布著百葉箱、自動站輻射傳感器、自動站蒸發測量裝置等氣象觀測儀器,能監測40余種氣象要素。其中,天氣預報所報的氣溫,一般都是在百葉箱中監測得出的。
從外觀來看,用于天氣預報的百葉箱內外均為白色,四壁由板條組成,類似居室的百葉窗。百葉箱里面,則主要裝有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其作用是防止太陽對儀器的直接輻射和地面對儀器的反射輻射,保護儀器免受強風、雨、雪等影響,并使儀器感應部分有適當的通風,能真實地感應外界空氣溫度和濕度的變化。
除了通過百葉箱監測出來的溫度來計算未來天氣狀況,天氣變化也是天氣預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那么,預報又是怎么做出來的?
“預報就是要預報空氣未來怎么流動。”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董全介紹說,空氣流動都存在物理規律,我們會根據這個物理規律寫成數學方程,預報就是這么產生的。
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
那么,室外高溫與每個人體感溫度存在差異又是怎么回事?卞赟介紹說,每個人覺得熱或冷,指的是個人的體感溫度,它受日曬、地面溫度、空氣濕度、輻射等幾個方面的影響。
其中,日照輻射是地表升溫的主要來源。當太陽照射人體時自然會感受到熱量,這就是日光的加成作用。在夏季,氣溫在35℃以上時,路面長時間暴曬,溫度升至60℃以上很正常,當行人從這里走過時能感受到滾滾熱浪,有時甚至可以看到空氣在“舞動”。此時,人體感受會超過35℃,這就是地面反射輻射帶來的加成作用,讓體感溫度升高。
卞赟說,29℃的氣溫配上85%的相對濕度,能讓人體有35℃的感覺。所以,夏季開空調,除了有降溫還有降濕作用,這樣人體才會感到舒適。
此外,人們的心情、體質、運動量,以及局部小環境,也會影響人們的體感溫度。
關注高溫預警信息
今年以來,我國極端高溫天氣頻發,中央氣象臺也頻頻發布高溫預警,那么預警的標準是什么?
董全解釋,預警包括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它們都有對應的標準,越往上標準越高。以高溫預警為例,連續兩天最高氣溫在35℃以上是高溫藍色預警,連續三天最高氣溫在35℃以上的為高溫黃色預警,而高溫橙色預警則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37℃以上,高溫紅色預警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40℃以上。
董全提醒公眾,關于預警信息,除了關注中央氣象臺,地方氣象臺可能更具有針對性。(記者胡利娟)
責任編輯:胡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