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河北、黑龍江等多地遭受極端天氣影響,臺風、暴雨及次生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損失。保險機構在災后積極做好農業保險的定損理賠,為當地農業防災減損、恢復生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截至7月,全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1078.63億元,同比增長18.64%,為1.25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3.34萬億元。
擴面提標增品步伐加快
我國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的步伐不斷加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我國農業保險承保農產品品種超過270種,覆蓋了農林牧漁各個農業生產領域,逐步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轉型,由保生產環節向保全產業鏈條擴展。今年上半年,全國農業保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4.79%。
今年7月,財政部發出通知,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至全國所有產糧大縣。金融監管總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和地方監管局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如支持保險機構穩步開展天氣指數保險、區域產量保險等試點。指導保險業協會發布制種保險示范性條款,推動制種保險發展。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采取無人機等科技手段,提高理賠效率,確保農業保險賠款及時足額到位,支持災后補種、搶種,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完全成本保險覆蓋農業生產的總成本,包括直接物化成本、土地和人工成本,主要功能是彌補主要自然災害、重大病蟲害等導致的損失。在出現自然災害、病蟲害等特殊情況時,保證農戶至少可以把成本收回。中國人壽財險公司鄉村振興部總經理助理程峰介紹,國壽財險持續擴大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覆蓋范圍。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在12個省份落地相關保險產品,累計承保面積超3800萬畝。
損失補償與防災減損同發力
今年5月,河南省多地小麥遭受“爛場雨”,保險業及時向受災農戶賠付約26億元。8月,受臺風“杜蘇芮”影響,我國多地出現極端降雨,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給京津冀及東北等部分地區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財政部、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及時發出通知,引導保險公司開通綠色通道,能賠快賠、應賠盡賠、合理預賠,并要求地方財政部門保障保費補貼足額到位,充分發揮了農業保險防災減損和災后風險補償作用。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人保承保的農業保險為4849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1.4萬億元。河南夏收“爛場雨”發生后,公司迅速組織理賠專家馳援一線,助力各地搶險救災工作,開通理賠綠色通道,快速完成賠付。中國人保集團董事長王廷科表示,將更加注重全過程風險管理、強化事前事中減損,做深做優風險減量管理。
除了直保公司的災后損失補償,再保險具有分散風險、擴大承保能力、穩定財務經營等作用。由于農業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影響,天然具有弱質性,農業再保險發揮作用更為突出。近年來,農業再保險在歷次嚴重自然災害、動物疫病等損失事件中,轉移并承擔了行業主要的大災和尾部風險,確保行業穩定正常運轉、支撐行業“三農”服務保障能力,充分發揮了行業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
中再產險總經理張仁江表示,滿足“三農”領域新的、更大的風險保障需求,農業再保險體系仍有完善空間。特別是利用再保險在數據、技術以及風險轉移鏈中的優勢,推動各項行業基礎性工作,如建立國家層面大災風險基金、開展行業風險區劃研究及應用、推動產品體系完善升級。
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已覆蓋天然橡膠等16個大宗農產品及60余個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構建了“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的農險體系。
記者在國壽財險云南省分公司采訪了解到,為充分發揮農業保險作用,自2017年起,公司結合當地特色產業,已連續6年承保“保險+期貨”項目,涉及天然橡膠、白糖、生豬飼料等多個領域。國壽財險云南省分公司副總經理楊莉玲告訴記者,近幾年,橡膠價格波動較大,期貨價格保險有效解決了膠農因橡膠價格下跌致貧風險,保護了農戶生產積極性。目前,該項目已在普洱市孟連縣、景谷縣和臨滄市耿馬縣等多個縣域落地,為3.6萬戶次農戶提供了6.61億元的風險保障,累計賠付952萬元。
花卉種植天氣指數保險、糖料作物期貨價格保險、林業碳匯指數保險……科技加持為保險產品服務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助力。
在云南,國壽財險推廣使用衛星遙感技術解決種植險地塊勾勒問題。通過低空遙感技術的使用,有效收集農作物分布數據、災害信息等,實現按圖承保、按圖理賠,有效解決傳統種植險承保理賠過程中“重人力、高成本”問題。同時,使用無人機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承保理賠效能。
在廣東,中華保險實施了“數字農險”工程,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物聯網、5G等技術,打造種植業“空天地一體化”按圖作業的精準承保理賠新模式。首創“海洋牧場”保險,運用科技手段突破海水養殖保險承保理賠難題,將風災和海水積溫指數納入保險責任范圍。創建養殖保險保處聯動“威海模式”,通過自主研發系統,將保險理賠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緊密結合,既降低疫病傳播和環境污染風險,又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形成政府監管、保險公司、無害化企業良性互動。(記者于泳)
責任編輯:何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