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坪山仡佬族侗族鄉佛頂山村,黃水粑加工廠忙得熱火朝天。來自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的大約200萬元訂單“雪片般飛來”,工人們從早到晚忙著趕制產品。
黃水粑,是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清泉,與當地糯米、大豆、蜂蜜“碰撞”出的美食。佛頂山村黨支部書記黃秀金介紹,去年7月,村辦企業黃水粑加工廠正式投產,當年收入達到190萬元。隨著加工流程、市場銷路逐步成熟,今年產值有望達到400萬元。
近年來,貴州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依托生態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將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產值”,讓“含綠量”變為“含金量”。根據最新統計,貴州省森林覆蓋率達62.12%,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綠色經濟占比達45%,優良生態成為貴州一大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下的江口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7%。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太平鎮農民李祖江專攻“甜蜜產業”16年,是當地的“養蜂大戶”,近來每天要巡查幾個養蜂區。“梵凈山周圍的植被是天然優勢。五倍子、板栗、枇杷、烏桕、九里光、冬桂等,開花后就成為優質蜜源。”李祖江說,現在他每年收入大約20萬元,還把技術傳授給鄰近村民。
李祖江查看蜜蜂釀蜜情況。新華社記者 汪軍 攝
山水相連,好山出好水。江口縣依托優質水資源打造高端飲用水產業基地,目前培育引進飲用水生產企業10家。僅農夫山泉就在江口建成5條生產線,年產值2.7億元,提供約270個就業崗位,其中70%員工來自本地,月薪約4500元,工作相對穩定。
前不久,天麻一壟挨一壟地栽種在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多個仿野生天麻種植基地,這座烏蒙山深處的縣被譽為“中國天麻之鄉”。當地依托林地資源實行規范化、規模化種植,松樹、青岡等喬木為天麻擋雨。目前,大方縣天麻種植面積達3.6萬畝,帶動9000多戶農戶增收,綜合年產值約6億元。
依托“大方天麻”這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當地開發了天麻酒、天麻茶等系列產品。在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等企業,種子、菌棒和各式產品目不暇接。從種植、采收、加工到銷售,天麻產業需要大量人工,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
圖為天麻人工授粉現場。新華社記者 汪軍 攝
應對“生態得保護、林農難得利”的困局,貴州于2018年啟動重點生態區位人工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工作,實現“造林變現”。根據有關工作方案,2021年至2025年該省每年擬贖買約1.6446萬畝,主要安排在梵凈山、雷公山等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
處于雷公山腹地的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方祥鄉雀鳥村,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們世代造林,如今他們收獲“綠色紅利”。雀鳥村黨支部書記吳昊介紹,通過人工商品林贖買,林農可從每畝林地中一次性獲得4800元贖買資金。在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有約2000畝人工商品林完成了贖買。(記者汪軍 吳簫劍)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