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長勢,這100多畝瓜,今年又是一個好收成。”眼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吾縣淖毛湖鎮種植戶周茹剛,正在瓜地中忙著為晚熟哈密瓜墊瓜、包瓜,為即將到來的新季哈密瓜上市做著準備。
伊吾縣淖毛湖鎮是新疆晚熟哈密瓜的主要種植區之一,充足的光照、干燥的氣候加上晝夜溫差大,使得這里的哈密瓜甜美香脆。
同樣甜美的,還有許許多多嘗到了特色產業甜頭的“周茹剛”們紅紅火火的日子。2022年,伊吾5萬余畝哈密瓜豐產豐收,實現銷售總額2.3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這一年,伊吾交出了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00億元的亮眼“成績單”。
俯瞰伊吾縣城。(央廣網發 劉亞輝 攝)
如今的伊吾,特色產業搞得旺,增收致富方式多,農旅融合村景美,能源轉型加速跑。在縣域高質量發展的路上,伊吾這座西部小縣,正蹄疾步穩,奮勇爭先。
可“甜”可“酸” 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仲夏時節,天山腳下的廣袤田間郁郁蔥蔥,一排排瓜果長勢喜人。
52歲的周茹剛種植晚熟哈密瓜已有20余年,種植面積從當初試種的10余畝發展到如今的100余畝。今年,周茹剛早早購置的數十噸農家肥和多種有機肥料派上了大用場,土地“營養”足,瓜的長勢特別好。
晚熟哈密瓜生長時節,沃野千里綠意濃。(央廣網發 劉亞輝 攝)
“1993年,我們西坎爾村種植的哈密瓜僅有120畝,隨著淖毛湖哈密瓜品質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市場價格不斷攀升,村民們都改種了哈密瓜。現在我種植的晚熟哈密瓜,去掉成本,每畝地約有2000元的收入。”周茹剛說。
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環境使得伊吾出產的哈密瓜香甜可口,因淖毛湖的哈密瓜比一般哈密瓜成熟期晚近一個月,錯峰上市使得這里晚熟哈密瓜走俏市場。20世紀90年代初,淖毛湖鎮西坎爾村率先開始試種晚熟哈密瓜,當年就收獲了很高的經濟效益。20多年來,隨著品牌效應的日益凸顯,當地晚熟哈密瓜的種植規模也從幾百畝逐漸發展到現在的5萬余畝。
有品質才能贏得效益。2015年起,伊吾引導農民利用科學化種植方式,積極推廣綠色種植,按照選優品種、優化種植技術、提升品質的思路,結合自身農業發展實際,推行標準化、綠色化栽培,推進規模化生產、機械化作業,讓晚熟哈密瓜的品質逐年提升。
哈密瓜田里,工人正在采摘哈密瓜。(央廣網發 劉亞輝 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來,伊吾挖掘生態和資源優勢,聚力打造可“甜”也可“酸”的特色農產品品牌。
與聞名遐邇的哈密瓜不同,味道頗酸的沙棘果曾是“昔日枝頭無人采”的尋常小果。如今,通過走農業產業化之路,沙棘汁等一批深加工產品讓這一小果敲開了各地市場的大門。
2022年12月,伊吾沙棘通過新疆農業氣象臺氣候品質認證授牌,這是哈密市完成的首個氣候品質認證產品。新疆華創農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連榮說:“2022年,沙棘行業迎來了發展風口,我們的沙棘汁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今年公司還將推出沙棘粉、沙棘油等產品,進一步完善沙棘深加工產業鏈。”
伊吾鹽池鎮村民正在采摘沙棘果。(央廣網發 劉亞輝 攝)
在發展沙棘過程中,伊吾還探索以種植沙棘為主,以駱駝、野山杏等為輔的“產業帶動型”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了“政府+種植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新路徑。同時,通過定期組織村民學習種植技術,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培訓,當地瓜果質量不斷提升。今年伊吾全縣林果業總種植面積3.33萬余畝,其中沙棘達1.6萬畝。
特色產業不僅甜了生活,也美了鄉村。
今年4月,伊吾縣葦子峽鄉的4000余畝野山杏花開怒放,胭脂萬點。以花為媒,葦子峽舉辦第五屆伊吾縣杏花節,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來此踏青游玩。當地農牧民借助鄉村旅游的熱度,擺攤出售農副特產,銷售額超過50萬元。以農促旅,以旅興農,游客們有了看頭和玩頭,農牧民們的好生活更有了盼頭。
產業轉型提質 人口小縣的“領跑”密碼
伊吾地處古絲綢之路北部邊緣,戶籍人口僅有2萬多人,常住人口約5萬人。就是這個只有幾萬人的“小縣”,卻在日益激烈的區域經濟競爭中,一路“領跑”。
大自然給予了伊吾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特別是淖毛湖礦區,煤炭儲量大、易開采,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粉、高發熱量的特點,焦油產率在10%以上,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罕有的富油煤種。
伊吾一家煤炭深加工企業外景。(央廣網發 劉亞輝 攝)
資源優勢卻并不代表著產業優勢。長期以來,在“挖了賣、賣了挖”中循環往復的伊吾,經濟優勢并不突出。
2008年,大學剛畢業的呂元帥來到淖毛湖鎮,參與企業建設。彼時,這里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戈壁灘,光禿禿的,什么也沒有,只有一輛輛運輸原煤的車輛不時路過。
當年,呂元帥和同事們在戈壁灘種上了樹,建起了工廠和生活區。隨著呂元帥所在煤化工企業的快速發展,他從一名普通技術工人成長為企業工程部副部長,伊吾的經濟也在悄然變化著。從最初的出售原煤,到后來的煤炭深加工,再到生產出甲醇等化工原料,煤炭資源在得到高效利用的同時,當地的GDP從2008年首次突破10億元,到2021年邁上100億大關、2022年突破200億,完成“三級跳”。
變化巨大的,還有呂元帥眼中曾經荒涼的大戈壁。如今,伊吾縣工業園在這里拔地而起,煤制甲醇、煤焦油、乙二醇等20余種年產萬噸以上的產品從這里走向全國,一塊煤在這里變化出更多可能。
“本地的煤炭資源,富含油氣,煤化工產業中荒煤氣以前一直是對空排放,產生的污染和能耗相對比較高,我們通過打造循環產業鏈,將煤的每一個有效成分進行綜合利用。如今,我們將荒煤氣輸送到電廠進行燃燒發電,解決了以前對空排放的高污染、高耗能的現狀。”伊吾疆納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晉生說。
伊吾疆納中控室內,各廠區生產狀況一目了然。(央廣網發 劉亞輝 攝)
無獨有偶。新疆廣匯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甲醇和液化天然氣為主的現代化工企業,近些年,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和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轉型升級。計劃今年年底可達產的企業荒煤氣綜合利用年產40萬噸乙二醇項目,以已建成年產1000萬噸煤炭分級提質綜合利用項目副產荒煤氣為原料,預計每年可直接減排二氧化碳62.8萬噸、二氧化硫560噸,企業生產的產品也將就近銷售給園區下游深加工企業。
“新”“綠”并進,轉型發展。近年來,伊吾縣工業園區積極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轉化,遵循“廢物‘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群化”的思路,積極建設綠色園區,培養起了一批綠色循環發展的重點企業,也吸引一批發展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企業落戶伊吾。
截至目前,伊吾縣工業園區入駐各類企業58家,帶動就業約1.7萬人,已形成了煤炭分級分質利用和煤制甲醇兩條主導產業鏈。
位于伊吾的哈密熔鹽塔式50兆瓦光熱發電站。(央廣網發 劉亞輝 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千百億’園區規劃中的20個百億級園區之一就有伊吾。我們將牢牢把握資源稟賦優勢,以現代煤化工產業為主導,不斷建強產業鏈,加快產業升級,加強現代化產業集群建設,持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探索資源型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伊吾縣委書記李光澤說。
今年一季度,伊吾實現地方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5%,地方財政收入11.07億元,同比增長42.26%,如期取得“開門紅”。
向綠發展 擦亮“高顏值”生態底色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不僅為企業發展開辟了新賽道,老百姓的生活也在悄然改變著。
晨光之中,在伊吾鹽池鎮闊拉村喀爾里克冰川下的吾合塔里草場,牧民烏茲給別克·依克然木早早地來到草場放牧。
烏茲給別克·依克然木養了200余只羊和30頭牛,每年的收入有6萬余元。“以前人們都在這放牧,草都沒有了。現在我們分片放牧,草場也是按季節進行劃區輪牧,草多了,牛羊長得特別好。”烏茲給別克·依克然木說。
烏茲給別克·依克然木正在吾合塔里草場放牧。(央廣網發 劉亞輝 攝)
喀爾里克冰川位于哈密境內,它形成的流域穿過遼闊的沃野,緩緩地流向了天山南北大片肥沃的土地,是哈密人的生命源泉,也是賴以生存的資源。
盛夏的喀爾里克冰川被豐茂的青草環繞,滿眼深深淺淺的綠。可在幾年前,這里卻是黃土裸露,植被稀疏,甚至在冰川之上也出現了小溪。烏茲給別克·依克然木告訴記者,當地牧民祖祖輩輩都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隨著牛羊數量的增加,草場逐漸過載,植被也開始退化,到后來牧民家中只見牛羊,不見收入。
“該停的停下來”,讓廣袤草原“休養生息”。近年來,伊吾把保護草原作為全縣生態系統保護的首要任務,實現縣、鄉、村林長組織體系全覆蓋。同時,伊吾還結合公益林管護項目的實施,與管護員簽訂管護合同,組織管護員深入禁牧區,查看林木長勢情況,防止火種進山和破壞生態環境等情況發生,持之以恒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
在喀爾里克冰川周邊的57.2萬畝退化草原,自圍欄封育4年來,生態環境逐步好轉,圍欄內植被蓋度穩定在90%以上,封育區內鮮草產量是封育區外的248%,實現了草地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冰山保護取得初步成效。
隨著生態環境逐步向好,越來越多的“新鄰居”搬到了這里。在伊吾縣攝影家協會會員艾力·白克其的鏡頭里,冰川、河谷、草原和林帶中,經常可以看見狐貍、狼等野生動物。“現在我們拍攝幻彩湖、乃楞格爾草原、胡楊林時,可以看見很多的野生動物,棲息的小鳥也越來越多了。”
伊吾胡楊林生態景區。(央廣網發 劉亞輝 攝)
“生態環境不斷還綠、增綠,生態文明建設正在逐步融入伊吾縣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哈密市生態環境局伊吾縣分局副局長吳明明說。
生態是最大財富。多年來,伊吾將綠色作為最鮮明的底色,以綠色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積極發揮自然生態優勢,著眼全域旅游,在“旅游+”“文化+”上做文章,不斷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和“價值”,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伊吾幻彩湖景區,一泓碧水在藍天麗日下如同鑲嵌在草原上的一枚寶石。幻彩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伊吾實施生態治理工程的成果。依托于幻彩湖獨特的自然條件,鹽池鎮積極培育旅游產業,開發特色旅游產品,也帶動了周邊村農牧民發展特色農副產品和民宿客棧等項目,激發鹽池轄區等周邊群眾的內生動力,讓更多村民參與到第三產業的發展中去。
如今,幻彩湖生態恢復,產業振興。駝奶廠、沙棘廠、菌菇大棚等接連投產;餐飲業、養殖業、種植業等鄉村產業紅紅火火。
伊吾鹽池鎮幻彩湖景區,游人如織。(央廣網發 劉亞輝 攝)
“草多了,環境好了,大美景致顯露出來,游客也越來越多。”幻彩湖畔鹽池鎮鴻福飯莊店主王德剛說,幻彩湖邊牧草好,鹽池羊肉很出名,“這兩年幻彩湖旅游景區大火,我們的生意好得很”。
據伊吾全域旅游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伊吾縣累計共接待國內游客66.28萬人次,同比增長42.5%;實現旅游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66.3%。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地處新疆的東大門,伊吾這座“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林在景中、人在畫中”西部小城,正以生態的“高顏值”、發展的“好氣質”,打造著新疆獨具特色的“迎客廳”。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統籌:陶玉德
見習記者:姜茸
編審:宗韶峰 胡苗苗
責任編輯:李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