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名稱
小麥寬幅晚播增密-玉米擴行縮株粒收技術(技術體系)。
二、技術概述
(一)技術基本情況。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最當時”,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早把節氣、諺語和農事結晶成了農耕文化和文明,并用最簡單的句子傳承下來。然而,隨著現代工業文明進程不斷加速,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由230 ppm突破到415 ppm,全球變暖對黃淮海東部糧食生產系統影響日益顯著。黃淮海東部地區是我國糧食主產區,該區域農耕期內≥ 0℃和≥ 10 ℃積溫的傾向率分別為46.3和23.1℃.d. (10a)-1,上升趨勢明顯。玉米收獲早,籽粒水分高、充實度差,產量潛力遠未發揮;小麥播種早,冬前多生2-3片葉,多增1-2個分蘗,易造成冬春季凍害,大量分蘗受凍死亡,造成養分喪失;中期群體郁蔽,葉片早衰不利灌漿;后期莖稈細弱易倒伏,導致15%-30%的產量損失。
針對這一問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黃淮海東部小麥-玉米周年光溫水肥資源優化配置均衡豐產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模式構建”項目課題一團隊在山東魯西南區域推廣了“小麥寬幅晚播增密-玉米擴行縮株粒收”模式-“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實現了該區域小麥-玉米周年全程機械化粒收,社會效益顯著。
技術示范推廣情況。
自2017年以來,該技術在濟寧兗州、菏澤鄄城、臨沂、棗莊等地建立小麥-玉米周年高產攻關田4 處,共計200畝,示范推廣5000畝,累計輻射帶動500萬畝,實現區域光熱資源利用效率提高15%,節本增效100元/畝。
提質增效情況。
該技術實現了小麥晚播給玉米季留出充分生育期,增產35-40 kg/畝、含水率22.8%,可實現粒收;小麥晚播增密鎮壓,實現了冬前壯苗、返青旺苗和足群體、壯個體的效果;周年N肥利用效率提升12%,產量增加6%,光熱資源利用效率提高15%,節本增效100元/畝。該技術2018和2019年連續兩年在濟寧市兗州區小孟鎮河莊村同一地塊創出小麥畝產801.9和806.3公斤、玉米721.73和758.77公斤周年高產紀錄,實現了該區域小麥-玉米周年全程機械化粒收,社會效益顯著。
三、技術要點
(一)核心技術
小麥寬幅晚播增密-玉米擴行縮株粒收技術的核心是:
小麥寬幅晚播增密技術
改傳統小行距(15~25 cm)密集條播為寬行距(40~60 cm),小麥種植密度增加至18萬/畝~22萬/畝,能夠保證穗數;小麥播種期推遲至10月18日~22日,使小麥冬前不旺長,年后生長穩健,延長穗分化時間。
玉米種植密度由傳統種植密度(4200~4500株/畝)提高至5500~6000株/畝,行距由60 cm的傳統習慣擴大到80 cm,株距降低,此種植模式稱為玉米擴行縮株模式,其產量較農民傳統行距和株距種植模式提高顯著,產量提高主要原因為:玉米各生育期均保持較高的葉面積指數,群體光合能力顯著提高,干物質積累增多。另外,在此種植模式基礎上,小麥晚播給玉米季留出充分生育期,玉米延遲收獲,玉米籽粒含水率可下降至22.8%,實現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粒收。
(二)配套技術
小麥寬幅晚播增密-玉米擴行縮株粒收技術的配套技術包含下列四項:
1.冬小麥寬幅精播技術
2.冬小麥晚播增密技術
3.冬小麥一噴三防技術
4.玉米擴行縮株技術
四、適宜區域
本技術適宜在山東省魯西南區域高產田推廣應用。
五、注意事項
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需特別注意如下環節:
(一)播期推遲日期應依據往年和當年冬前積溫來測算,不能盲目推遲小麥播期。
(二)應注重品種和播量搭配的原則,在延播期外,每延遲一天,播量增加1-2公斤。
六、聯系人信息
聯系人: 李 勇,13953838880,xmliyong@sdau.edu.cn.
趙 斌,13854819325,zhaobin1981824@163.com
單位名稱: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
聯系地址:山東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號,271018
項目來源:山東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