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氣溫過高、濕度大、風速小等條件下,非常容易引發中暑。“熱死人”不再是高溫難耐的形容詞,而是真實事件的描述,如何識別中暑已成近期大眾關注的熱點。
長時間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如果發生以下幾種情況時,你可能已經中暑了,需要及時休息:
先兆中暑者會出現口渴、食欲缺乏、頭痛、頭昏、多汗、疲乏、虛弱等癥狀,但因為這些癥狀往往缺乏特異性,不易引起大家的重視。
輕癥中暑者可能出現惡心、嘔吐、心悸、臉色干紅或蒼白,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以及體溫升高等癥狀。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重癥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不同種類的中暑表現不同。
熱痙攣主要表現為肌肉痙攣,可能與體內嚴重的鈉流失和過度通氣有關。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死亡率高達60%。熱射病的表現大多有高熱(直腸溫度≥41攝氏度)、皮膚干燥(早期可以濕潤)、意識模糊、驚厥,甚至無反應,周圍循環衰竭或休克。
其中,勞力型熱射病患者更易發生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更高。
中暑非小事,現場需急救
避免中暑的重要一步也是第一步:脫離中暑環境。一旦發現自己或有人中暑,先撥打“120”急救電話,然后進行力所能及的現場急救。
搬
停止活動,迅速脫離高溫、高濕環境,轉移患者至通風陰涼處,盡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果條件允許,可將患者轉移至有空調的房間,建議室溫調至16—20攝氏度,讓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厘米至30厘米。
量
快速測量體溫,最好是核心溫度,通常使用直腸溫度來反映核心溫度。如現場無法測量核心溫度,也可測量體表溫度(腋溫或耳溫)作參考。如腋溫或耳溫不高,不能排除熱射病,應每10分鐘測量一次或持續監測體溫。
擦
用冷水或稀釋的酒精幫患者擦身并持續扇風,也可用冷水淋濕的毛巾或冰袋、冰塊放在患者頭部、頸部、腋窩或大腿根部腹股溝處等大動脈血管部位,幫助患者散熱。
補
快速補液。如果中暑者清醒,沒有惡心嘔吐,可以喂其喝淡鹽水或者運動飲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有條件的,可以現場快速靜脈輸液,首選生理鹽水或林格液,用4攝氏度的更好,既有降溫作用,也可適當擴充容量。開始輸液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
防患于未然,有備無“暑”
在生活中,可采用以下方法來預防中暑:
減少外出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盡可能減少外出。必要外出時,盡量選擇清晨和傍晚,減少逗留時間。如在中午出去,可以不時在銀行、商場等室內涼爽場所,休息數分鐘后繼續戶外活動。
遮陽避暑
打遮陽傘、戴遮陽帽和遮陽鏡,涂抹防曬霜,減少在太陽直射下的戶外活動時間。
及時補水
夏日外出時,隨身攜帶運動飲料或淡鹽水,及時補充。還可飲用預防中暑的降溫飲品,如山楂湯、冰鎮西瓜露、綠豆酸梅湯等。
隨身攜帶解暑藥
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風油精、清涼油等,一旦出現中暑,可用所帶藥品緩解癥狀。
注意飲食健康和衛生
夏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飲食,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膩。蛋奶以及雞、蝦、魚等白肉還是要吃的。平時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酗酒、醉酒。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有慢性疾病以及重病后恢復期及體弱者,要增強防護意識,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來源:“中國疾控動態”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秦銀銀 費麒菲 李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