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6月25日,第33個全國“土地日”主場活動在江蘇南京舉行。在活動現場,浙江分享了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動“千萬工程”提質增效的典型經驗;江蘇、山東青島介紹了當地節約集約用地實踐探索;湖南、廣東湛江介紹了當地耕地保護有關情況。本期推出廣東省湛江市耕地保護的實踐探索。
湛江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是廣東省第一耕地大市,全市現有耕地面積627.2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五分之一以上。近年來,湛江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及關于耕地保護重要論述精神,落實廣東省“卓粵·自然”耕地保護等工作部署,2022年耕地面積比2021年凈增加6.82萬畝,助力全省實現年度耕地總量凈增加,牢牢守住了耕地紅線。
實施“一把手”工程,壓實“責任鏈”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湛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市黨政領導班子全部掛點縣(市、區),并成立督導組分片區全覆蓋督導,做到工作落實情況“每周通報”。近三年在廣東省地級以上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中均居全省第一方陣。
健全耕地保護機制,把牢“監管關”
一是“立制度”源頭疏。出臺《湛江市農村宅基地和住宅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湛江市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農轉用和未利用地轉用審批工作指引》,引導農民依法依規報建,源頭疏解違法占用耕地建房問題。
二是“長牙齒”措施堵。在廣東省率先出臺《違法用地管控與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對于違法占用耕地整治不力的鎮街負責人,由紀檢部門嚴肅問責;2022年新增違法占用耕地面積比2020年下降73.8%。
三是“全天候”動態管。建立市縣鎮村四級田長和網格田長制“4+1”組織體系,開通田長巡田App加強巡查,依托自然資源綜合感知服務系統實現耕地常態化動態監測及處置。
有序推進復耕復種,提高“利用率”
實施“市級統籌、縣鎮主責、村級主體”機制,結合推進土地“三權”分置,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提高耕地利用率,保證耕地實至名歸。2022年投入資金6966萬元加大獎補力度,近三年累計完成連片15畝以上撂荒耕地復耕復種19.55萬畝。湛江坡頭區將零星撂荒地進行整體推介、連片發包,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承包流轉,一個月時間盤活3萬畝撂荒耕地,昔日“撂荒地”變成“聚寶盆”。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擴大“標準化”
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突出重點、集中連片、整體推進、分期建設,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構建規劃布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驗收考核和上圖入庫“五統一”的工作格局,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近三年,湛江建設高標準農田79.15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66.92萬畝、占全市耕地總面積七成以上;雷州東西洋28萬畝連片水田基本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全覆蓋,被譽為“廣東糧倉”。
創新耕地輪作模式,提升“產出值”
實施“廣東·黑龍江合作‘稻—稻—薯’高效生產新示范”項目,合作推進“北薯南種”,創新開展“稻—稻—薯”輪作,將一年兩茬的水稻收獲之后,在原本冬閑的水稻田里種植馬鈴薯,既有效盤活了雷州半島豐富的冬閑田資源,又提高了耕地肥力、增加了種植收益。2022年,湛江市“稻—稻—薯”種植面積5.5萬畝,一年三熟的“稻—稻—薯”模式,每畝增收近2500元。
來源:湛江市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