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在運城市聞喜縣后宮鄉上院村,對山西農業大學研發的“小麥探墑溝播適水減肥抗旱栽培技術”示范田進行了實打實收現場測產。
結果顯示,同一技術模式下,3個旱作品種成績斐然,畝產全部超過千斤。其中“臨旱8號”,收獲面積3.2畝,畝產量573.3公斤;“晉麥92”,收獲面積3.0畝,畝產量560.5公斤;“中麥36”,收獲面積3.0畝,畝產量518.2公斤。
“旱作品種在一水不澆的前提下,畝產過千斤是很不容易的,可以和水地小麥的平均產量媲美,旱地小麥正常年景就是畝產六七百斤,遇到旱年畝產三四百斤也是可能的。”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處長王圓榮說。
“‘臨旱8號’是由我們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以‘晉麥79號’為母本、‘臨旱5408’為父本選育而成的,具有抗旱性好、抗寒性強、抗病性高等特征,2020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兩年來,一直是山西省主推品種,今年在河北旱堿地、陜西省大面積推廣,面積在10萬畝左右。”“臨旱8號”選育專家衛云宗研究員介紹。
“旱地小麥適水減肥綠色增產技術”是山西農業大學小麥專家團隊接力創新的一項新農藝,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以苗果園教授為核心的小麥課題組的旱地小麥蓄水保墑技術課題研究。
2009年,高志強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針對當時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的現實情況,首次提出了“三提前”蓄水保墑技術模式,即提前實施耕作、提前實施培肥、提前實施秸稈處理的旱地小麥休閑期蓄水保墑技術,并長期駐扎在運城市聞喜縣桐城鎮邱家嶺村一個不起眼的院落,白天和農民一起干農活,晚上在簡易的實驗室里整理數據、資料,討論改進實驗方案。從2011年起,“三提前”綜合配套栽培技術被農業部(現為農業農村部)推薦為主推技術,在山西、陜西、甘肅3個省得到大面積的推廣應用,為我國北方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以高志強教授的研究為基礎,孫敏教授發現,當“三提前”等蓄水保墑技術實現了蓄水增產后,因水施肥即根據夏季降水量和播前土壤墑情應變減少肥料投入成為主要問題,提出了基于蓄水保墑技術的探墑溝播適水減肥抗旱栽培技術。這一技術可有效解決旱地小麥生產盲目施肥的問題,實現了土壤水分和養分的協同增產優質,達到產量和品質同步提升,水分和養分利用效率的協同提高。
由此,2021年,高志強的小麥技術團隊在多年研究積累的基礎上,綜合旱地小麥蓄水保墑技術、寬窄行探墑溝播技術、適水減肥技術,集成了小麥探墑溝播適水減肥抗旱栽培技術,有效增加了播前底墑,協調了土、肥、水、根、苗五大關系,減少肥料過量施用問題,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了高產、優質、綠色生產。由此,“好品種+好農藝”的山西旱地小麥“千斤方”破殼而出。
2022年和2023年,小麥探墑溝播適水減肥抗旱栽培技術連續兩年入選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記者吳晉斌)
責任編輯:何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