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魚是我國特有的地方性海水魚類,作為我國大黃魚人工養殖的發源地,去年寧德大黃魚產量達19.47萬噸,占全國八成左右,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三都澳地理位置優越,適宜大黃魚生長。我們的養魚網箱升級改造后,預計今年養殖產量超8000噸。”寧德官井洋大黃魚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尤維德說。
近年來,寧德全力推進養殖設施升級改造,推動綠色健康養殖,共清退和升級改造漁排142.7萬口,養殖網箱基礎設施條件居全國前列。“在環保、科學、先進的養殖方式下,大黃魚成活率大大提高,我們的效益更好了。”尤維德說。
一業興百業。“寧德大黃魚”已形成集養殖、加工、出口、貿易為一體的產業鏈,且規模持續增強,有力支撐寧德經濟高質量發展。
耕海牧漁,科學建設“福海糧倉”。經略海洋早已不再是過去的粗放式養殖,而是運用智慧科技推動海洋“田園”向效益更優質處轉變、向海洋更深遠處拓展。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定海灣深處,一個三四層樓高的白色平臺靜靜漂浮于海面,這便是全國首臺半潛式漁旅融合深海養殖科創平臺“閩投1號”。這座海上“大別墅”集合了聲吶、光學等多種探測技術,覆蓋整個海洋牧場,還能多維傳輸數據,研發算法指導養殖生產。
在三號深海養殖水箱,通過智慧監測屏,記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深海之下大黃魚正成群游過。“遠洋牧場空間更寬更深,天然餌料更加豐富,同時經過風浪歷練,大黃魚的肉質更緊實、回味更甘甜。”“閩投1號”運營總負責人許航說,首批成魚將于今年7月份推向市場,未來預計可年產高品質深海水產品600噸以上。
連江縣海漁局副局長董毅介紹,截至去年,連江縣境內海域累計投放11臺套深遠海養殖平臺,累計養殖水體近20萬立方米,養殖品種包括大黃魚、鮑魚、石鯛等,年產值可超過2億元。
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發揮獨特的“三灣一島”(湄洲灣、平海灣、興化灣和南日島)地理優勢,聚力做好海洋經濟文章。秀嶼區副區長王浪說,南日島海域是福建省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平海灣雙殼貝類育苗基地是全國主要貝類育苗基地之一,水產品總產量連續10年保持福建省前列。
“政府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我們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增強了農戶的養殖信心,增加了漁民的經濟收入。”莆田市正洋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現場管理人周友明說。
福建是海洋與漁業大省,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3752公里。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羅志濤說,漁業是福建海洋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去年,福建海洋生產總值近1.2萬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漁業相關產業占海洋生產總值約十分之一;關聯相關的上下游生產服務行業,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高達3625億元。(記者王寶會 崔浩)
責任編輯: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