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要重新發現并利用好鄉村的多元價值,讓現代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
鄉村振興戰略五處發力
截止到目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已近兩年,頂層政策設計持續完善。其中,省區市每年向黨中央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的制度已建立,并延伸建立市縣報告制度。到2019年底,省區市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
近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
他強調,要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手抓,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以實現農民生活富裕為根本,堅持推動農村全面進步,堅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
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手抓
《瞭望》: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呈現出什么樣的局面?
韓俊:1995年我國農村人口達到頂峰時為8.6億人,到2018年農村常住人口已降至5.6億人,減少了3億人。下一步,如果按照2030年我國人口峰值14.5億人、城鎮化率70%來測算,未來10年我國農村常住人口還將減少1.3億人左右。
現在,戶籍人口城鎮化明顯滯后。2018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8.3億人,城鎮化率按常住人口計算接近60%,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足44%,相差16個百分點,也即約有2.26億農民長期生活在城鎮,但還未有戶籍身份。
統計數據顯示,現在全國離開土地的農民有2.88億人,其中常年舉家外出務工經商的有3000萬戶。過去40余年,農民大規模離土離鄉,完全改變了我國就業結構,農業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發展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農民離開農村、離開土地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推進城鎮化一定要回歸到推動更多的人口融入城市這個本源上來,繼續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
《瞭望》: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有什么深刻關系?
韓俊:現代化必然是由現代化城市和現代化鄉村共同組成。我國之所以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程度還比較低。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達到70%左右,農村仍有4億多人口。沒有鄉村的發展,城鎮化就會缺乏根基。
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農民進城了,城鎮化發展了,“三農”問題就自動解決了。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要重新發現并利用好鄉村的多元價值,使鄉村發展與新型城鎮化能夠相互協調,形成雙輪驅動,努力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讓現代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在過去的發展進程中,農業農村農民為國家工業化、城鎮化作出了重大貢獻。進入新時代,必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
四個優先抓好“三農”
《瞭望》:如何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
韓俊: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一件找出來,解決好,不開空頭支票。同時,也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說到做到,讓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夯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具體的做法,就是做到四個“優先”。
一是優先考慮“三農”干部配備,把優秀干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注重選拔熟悉“三農”工作的干部充實地方各級黨政班子。近日頒布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應當懂“三農”,會抓“三農”,分管負責人應該成為抓“三農”的行家里手。
《條例》強調,縣委書記是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其主要精力要抓“三農”。同時,提出要選派優秀干部到縣鄉掛職任職,到村擔任第一書記,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煉、干事創業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注重提拔使用優秀的農村工作干部。
二是優先滿足“三農”發展要素配置,堅決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改變農村要素單向流出格局,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引導和支持人才、資金、技術、科技等各類發展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和集聚,釋放農村發展潛力。
《條例》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大力提高鄉村教師、醫生隊伍素質,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和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等。
三是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于支持鄉村振興。地方政府債券資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
據初步測算,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確定的重點任務,總投資需要7萬億元以上。盡管當前財政支出壓力比較大,但壓力再大,也要按照中央要求,把“三農”作為優先保障領域,增加總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率。
四是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實現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截至2018年底,全國還有近1/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沒有得到收集和處理,80%的村莊生活污水無法處理,擁有衛生廁所的農戶比例只有48.6%,1/3的行政村內的道路沒有實現硬化。下一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還比較繁重。
以實現農民生活富裕為根本
《瞭望》:當前如何圍繞讓農民富裕起來推進鄉村振興?
韓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是讓農民富裕起來。要充分發揮農村資源、生態、文化等優勢,加快發展鄉村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一是深入推進農業的綠色化、特色化、優質化、品牌化。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區,實現產業興縣強村,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一些區域性的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格局。
二是農產品既要產得出、產得優,也要賣得出、賣得好。現在許多優質農產品還是在田頭賣,還是提籃小賣,還是“披頭散發地”賣,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要學會給農產品“梳妝打扮”和營銷宣傳,加強農產品產后的分級包裝、倉儲物流營銷,特別是加快補上冷鏈物流等短板,推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上做足文章。
三是大力發展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當前,鄉村基礎設施落后,最突出的是鄉村數字基礎設施落后,要培養大量適應數字農業發展的人才,賦予農民更多的數字化工具。
四是讓農民合理分享農業產業鏈的收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必然趨勢,但也不是簡單地以一產去接二產、接三產,關鍵是完善各類利益主體的聯結機制,通過就業帶動、訂單農業、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農民能夠合理地分享產業鏈的增值收益。
五是糧食問題決不能掉以輕心。多年來,我國解決糧食問題的經驗,就是調動兩個積極性:一是充分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經營積極性,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農民種糧吃虧是糧食生產最危險的時候。二是建立健全對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保障產糧大縣抓糧得實惠、有發展,不能讓糧食主產區產糧越多越吃虧。
制定糧食政策,要始終把這兩點作為最基本的立足點,各級地方政府要自覺承擔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任何省區市無論耕地多少,都要承擔糧食生產責任,特別是糧食主銷區要切實落實責任,不能把“飯碗”的問題都丟給別人去解決。如果一個地方真的把糧食生產搞沒了,就是拋棄了責任。這方面需要有硬約束。
更好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瞭望》:在繼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為什么說要更好地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韓俊:鄉村振興,一方面是農村經濟的全面振興,同時也是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這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
一是把文化建設放在鄉村振興更加重要的位置。鄉土文化是我國數千年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近些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鄉村傳統的建筑急劇減少,鄉村風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鄉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壞。
以城市審美標尺改造農村的做法,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鄉村建設退化為簡單的環境整治,甚至等同于建筑立面的化妝式改造,鄉村建設“千村一面”,鄉村美食、文化習俗、傳統手工藝、生活形態日益“去鄉土化”,鄉村社會關系和文化特色在一些地方快速消失,鄉村文化甚至日漸荒蕪。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鄉村,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這是我們鄉村振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促進鄉村振興不僅要把鄉土文化傳承保護好,還要不斷地發揚光大。鄉村振興要提倡見人、見物、見生活,傳承活態的鄉土文化,保存文化基因,守護文化根脈。
二是提升鄉村文明水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當前,鄉村文明建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不養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則、不睦鄰里,違背家庭倫理和社會公德的現象增多,一些農村地區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攀比之風和過度消費盛行。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弘揚鄉村文明。
三是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沒有鄉村有效的治理,就沒有鄉村全面的振興。目前,鄉村治理仍然是國家治理的一個薄弱環節,要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重點從治理理念更新、治理體系優化、治理手段創新等方面綜合施策,以法治定分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以黨的領導統攬全局,推進鄉村治理的現代化。
鄉村振興一定要從容建設
《瞭望》:在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鄉村振興怎樣才能保證不走偏、不變樣?
韓俊:現階段,有的村莊肯定要向城鎮形態演變,像大城市郊區村,有的村莊會長期存在,有的村莊會逐漸衰落消亡,這符合村莊演進規律。但哪些保留、哪些整治、哪些縮減、哪些做大,都要科學論證,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只有遵循鄉村發展規律,才能不走偏、不變樣。
鄉村振興一定要注重質量,從容建設,不能光追求速度,特別是不能不顧農民意愿,把建設城市那一套放到農村照抄照搬,大搞撤村并居集中上樓,搞得治理半徑越來越大,基層組織離農民越來越遠。
村莊規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作,要扎實做好市縣村莊空間布局規劃。要科學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型村莊規劃,注重保護好農村的生態環境,保留鄉土風情風貌,不斷挖掘田園和鄉土價值,揚農村之長、補農村之短,打造各具特色美麗宜居的現代鄉村。
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