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像不像一幅山水畫?”村支書張林順伸手比畫。
這里是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向客人介紹,張林順總喜歡從這幅“山水畫”起頭。“山水畫”背后,珍藏著一段23年前的特殊記憶。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常口村調研。站在老村部門口遠眺對岸山水,他語重心長地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張林順當時是村民兵營長,就在現場,“聽了習近平同志的話,心頭一陣熱乎”,可回過頭琢磨,一時又感覺吃不透。那時候的常口村,沒有一條水泥路,沒有一盞會亮的路燈,村集體年收入不足3萬元。“祖祖輩輩都看著的這片山水,為啥是‘無價之寶’?”
幾年后,張林順成了村委會主任。有企業找上門,要砍老村部對岸的那片林,開價就是20萬元。當時,村里就連寫標語用的紙張,都要去店里賒。“聽了能不動心嗎?”張林順說。
村里開會,議了許久,還是咬牙拒絕。“對岸都是石頭山,砍光了樹多少年都長不回來。不能賺了一時的錢,毀了子孫后代的山。”
“守住青山綠水,村里有啥變化?”記者問。
張林順笑而不語,領著記者往村里走。
山坳下,臍橙樹漫向遠方。種臍橙的老板名叫徐良輝,來自江西省撫州市,一進常口考察,就“再也邁不動腿”。“山清水秀,土壤有機質富集,種紐荷爾臍橙再適合不過。”
村里從村民手中流轉了800畝地,平整過后再租給徐良輝。今年3月種上大苗,3年后就能到豐產期。“價格能賣到每斤6塊5左右,租金能到每畝2000塊左右。村民坐地收租,還能在家門口務工。”張林順算了一筆賬,到了豐產期,僅村集體這一塊,每年就能增加收入80萬元。
吃上“生態飯”,越嚼越有味。這些年,常口村搞起了漂流,辦起了研學基地,還被列入福建省“全福游、有全福”的旅游精品線路。福建省旅游集團去年更是和縣里簽下大單——計劃投資6億元,打造綜合性文旅康養產業,常口村是其中一個重要板塊。
如今的常口村,民居白墻黛瓦,花草水景遍布。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2.3萬元,村集體收入122萬元,分別比1997年增長10多倍和40多倍。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張林順如今越琢磨,越覺意味深,“十九大報告的說法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提出的。其實,習近平同志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很早就開始了,從‘無價之寶’到‘金山銀山’,一脈相承。”
“看看現在的常口,像不像大公園?”走進村民邱彩立家,她端上了當地的特產擂茶。
“23年前,習近平同志來過我家,喝的就是擂茶。去年,張林順書記參加全國兩會,總書記還特意讓他向我們問好,說記得來過我家喝擂茶。總書記那么忙,還記得一碗擂茶,讓人好感動。消息傳來,大家激動地放起了鞭炮,比過年還高興!”回憶往事,邱大姐笑得合不攏嘴。
芝麻、陳皮、茶葉……擂茶依然香醇,可她說:“這里面幸福的味道,越來越濃!”
邱彩立家門口不遠處,是村民們23年前立起的一塊村規民約碑。
“習近平同志調研離開后不久,村民們就把他的囑托寫進村規民約,刻在了石碑上。2017年,村里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后,認為村規民約也要‘與時俱進’,又立起了一塊新碑。”新碑立在新村部前,張林順朗聲念道,“飲水思源,牢記囑托……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永續利用,惠澤子孫。”(人民日報記者顏珂)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