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綿萬里盡春耕。”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做好春耕備耕工作,才能打牢全年糧食豐收基礎。春耕備耕,離不開科技支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科技力量正在全國多地開展農技服務、指導培訓,為全國春耕備耕工作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推廣新技助春耕
“今天的綠肥長得好,出苗整齊,現在已開始發棵,估計種早稻時產量上得來,采用委托生產的方式,我們自己不用操心,效果看得到。”種糧大戶洪衛國正向浙江省農科院電話講述綠肥生長情況。浙江省金華市近年新增20多萬畝“非糧化”整治水田,表土有機質缺乏,水稻產量比正常稻田低40%至50%。為此,浙江省農科院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探索委托種植的方式,提供全程綠肥生產技術服務,包括種子、翻耕、開溝、播種等一條龍服務,確保冬綠肥種植成功,真正為耕地質量提升和糧食保供提供支撐。放眼南方稻區,利用冬閑田種植綠肥作物是提高水稻產量、減肥增效、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在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多年推動下,南方稻區冬綠肥面積超過2500萬畝,有力推動了稻區的耕地質量提升和化肥減施。
在河南省獲嘉縣的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里,國家灌溉農業綠色聯盟組織的專家隊伍,正積極指導開展返青麥田的“第一水”灌溉。“返青期的小麥對水分非常敏感,要根據土壤墑情及時補足土壤水分,利于分蘗,為高產打好基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劉戰東研究員說。專家對高效節水灌溉模式、灌溉裝備的合理選型、智能化應用與管理等進行詳細指導。種糧大戶李喜亮說:“原來傳統澆地,一個人一天盯1個水泵,只能澆5畝地,現在我一個人盯4個水泵,非常輕松地澆100畝地,并且澆得非常勻,缺肥的話還可以帶上肥料,讓莊稼‘有水喝有飯吃’。”目前,河南省各地麥田澆灌等各項春耕春管工作正有序進行中。
今春,在陜西省,國家大宗蔬菜產業體系專家先后走入蔬菜農業公司和合作社,針對溫室結構改造升級、溫室保溫措施管理、病蟲害防治、溫室蔬菜種植及產銷情況開展調研及技術指導工作,幫助果蔬種植戶解決難題,通過科技支撐為春季蔬菜安全生產保駕護航。“菜籃子”關乎民生福祉,牽涉千家萬戶。目前,蔬菜育苗備耕工作正在河南、山東等地逐漸展開。
精準施策強服務
春回大地,我國春耕備耕工作陸續展開。針對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特性、不同地區不同農業的需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專家精準開展農業科技服務,發揮科技對春耕工作的推動力。
早春正是獼猴桃果園各種病蟲害預防的關鍵時期。“在全園修剪結束后,一定要將枯枝敗葉和雜草等一并清理干凈埋入土中,然后全園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用30%礦物油·石硫合劑75倍液清園來減少病蟲源。萌芽前進行病蟲害的預防可對全年植保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國家獼猴桃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齊秀娟對正在勞作的果農手把手指導。
長期服務于湖南永順縣獼猴桃產業,齊秀娟發現當地獼猴桃存在病蟲危害,迅速組織成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病蟲害綠色防控專家組,采用無人機作業的方式,對永順獼猴桃試驗站、松柏鎮大青山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噴灑生物農藥,進行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生物農藥對環境影響較小,而且毒性低,對人畜也相對安全,有利于提高永順獼猴桃品質和減少病蟲損失。”聯盟常務理事、高級農藝師王軍說。
“我這塊地前兩年一年一季也是種麥子,種上綠肥還田,地力條件慢慢改變了,看我這10畝地現在情況多好,產量肯定低不了。”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二十八村村民王玉潔說。過去,土地鹽堿化一直是困擾二十八村農業發展的一大難題,針對當地土壤情況,國家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提出了一系列控鹽促生措施,即使去年冬天沒有多少有效降水,小麥即將返青,苗情明顯好于其它地塊。“這邊的地有鹽堿,小麥玉米產量一直上不去,專家帶來了好的技術,好的方法,還得科學種田。”望向自家的麥田,王玉潔高興地說。如今,在山東省東營市,生產需求與農業技術精準對接出成效,鹽堿地也逐步變成了增產田。
近日,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共建村遇到了幸福的煩惱——堵車。“大量游客涌入海南,多數游客選擇自駕游到這里品嘗春天里的第一鮮。”桑農王福斌邊說邊摘下一顆紫到發黑的桑葚,露出收獲的微笑。王福斌于2017年返鄉創業,在國家桑蠶產業技術體系海口綜合試驗站專家的幫助下,將自家的幾畝水田全部種上果桑。近年來,他積極引入海口綜合試驗站新育成的“嘉陵106”果葉兩用桑品種。“這樣可以在桑葚采摘結束后,收割桑葉用來養蠶,增加全年的桑園產出。”王福斌說。
技術培訓夯基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正值春耕備耕農業生產關鍵時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積極組織開展農技培訓,通過“理論+實踐”的方式,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參加大慶分院舉辦的鹽堿地培訓班,讓我了解到秋整地要求、播種深度、用水用藥等鹽堿地知識,今年我要充分利用庭院,種植葡萄和西甜瓜等果蔬作物。”培訓結束后,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玉米種植大戶劉興旺高興地說。近日,國家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結合大慶蘇打鹽堿土區土壤現狀和農業生產實際,組織大豆、玉米、甜瓜、葡萄、水稻等7個專家團隊分別介紹了耐鹽堿大豆新品種“農慶豆24”、棚室反季栽培專用甜瓜“龍慶1號”等自主創新品種19個;講解了鹽堿地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蘇打鹽堿地改良利用技術、大豆鹽堿土地區精量播種和化學防控技術等高產栽培技術8項,并展示了“葡萄+草莓”套種復合種植模式等大慶市實用地方標準14項,為當地農民充分利用鹽堿地打下堅實基礎。
在湖北荊門鐘祥市石牌鎮鄒巷萬畝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內,一場有關春季小麥和油菜管理的大講堂正在開講,專家通過直播的方式向農民講授要點,傳授經驗,助農增產增收。“小麥的生長發育到了關鍵時期,田間管理要做到抓‘一早、兩肥和三防’。”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武漢試驗站站長高春保向大家介紹,各地要盡早行動,施補救肥和拔節肥,做好防倒春寒、防漬害、防赤霉病和條銹病的工作。
開春以來,甘肅省科技創新聯盟各成員單位陸續開展春耕春播動員工作,搶前抓早,積極備戰,調貯備春播玉米新品種“隴單339號”“隴單336號”等種子28萬公斤,貯備“隴薯7號”“隴薯14號”等脫毒種薯1500余噸,落實制種基地2000畝;貯備人參果、草莓、西紅柿、百合等種苗300萬株,大櫻桃、葡萄、桃、花椒等種苗40余萬株,積極推動春耕春播工作。科技人員把室內理論講解與室外實踐相結合,把現場講解示范與解疑答惑相結合,為廣大農民帶來了春耕春播的“及時雨”。
一日春耕十日糧,十日春耕谷滿倉。春耕備耕是確保全年糧食穩產保供的關鍵,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努力下,華夏大地正在繪就一幅充滿“科技感”的春耕畫卷,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貢獻科技力量。(見習記者趙博文)
責任編輯:魯建滔
農民日報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