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哈爾濱松花江濕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扎龍濕地,丹頂鶴成群飛翔。徐慧攝(人民視覺)
以松花江為紐帶,哈爾濱形成了“項鏈式”濕地景觀布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委宣傳部供圖
哈爾濱松花江濕地一塊灘涂上,江鷗正在歇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委宣傳部供圖
核心閱讀
黑龍江現有國際重要濕地12處,有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上百處。近年來,當地通過建立長效補水機制、搭建“天地空”一體化監管系統、推行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等方式,形成了覆蓋全省的濕地保護網絡,取得了濕地保護和村民增收的雙贏。
陽光灑在冰面上,晶瑩閃亮,候鳥穿梭在金黃的蘆葦間。沿著松花江和嫩江,濕地密布,這里便是東北松嫩平原草原濕地區,是松嫩鶴鄉國家公園候選區的主要所在地。
近年來,黑龍江大力推進濕地生態保護。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建立了12處國際重要濕地、103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75處省級以上濕地公園,形成了覆蓋全省的濕地保護網絡。
實施科學補水,建設信息化監管平臺
在黑龍江扎龍濕地,鶴群時而自在翩躚,時而助跑起飛。這里是我國最大的淡水蘆葦沼澤濕地,吸引了眾多野生丹頂鶴繁殖棲息。
但在本世紀初,由于全球氣候變化等原因,濕地曾極度缺水萎縮退化。最嚴重時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濕地有水面積僅剩130平方公里左右。“2000年,一場荒火導致保護區近半的濕地生態系統出現問題。”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逄世良介紹。那些年,丹頂鶴無家可歸,扎龍濕地面臨消失的風險。
修復濕地,迫在眉睫。2001年開始,黑龍江省通過中部引嫩工程向扎龍濕地應急補水,開創了我國濕地保護區人工補水的先河。2009年起,黑龍江省每年籌措專項資金400萬元,建起扎龍濕地長效補水機制。
泵機轟鳴,閘口奔涌,中引干渠引來汩汩嫩江水,既解了扎龍濕地之渴,也護了鳥類家園,還能防止沙漠化區域擴大,有效調節黑龍江西部干旱風沙區氣候。
“地面上,我們對多處水位監測點進行定期監測;天空中,我們與氣象部門協同分析衛星遙感、氣象數據,動態精準分析濕地水量缺口,因地制宜制訂人工補水計劃。”逄世良介紹,管理局還在野生丹頂鶴棲息地實施蘆葦征租項目,減少收割,保留蘆葦,為鶴類及其他鳥類提供巢材和隱蔽場所。截至目前,扎龍濕地累計補水量已超過30億立方米,濕地面積穩定在17萬公頃以上。
為防止違規開發破壞濕地、監控周邊面源污染,保護區還建立了“天地空”一體化監管系統,建設網絡可視一體化監管平臺,監控覆蓋保護區總面積的40%以上,最大程度實現人防、技防相統一。
“21萬公頃的保護區,在20世紀90年代就靠三四個人騎摩托車巡護。”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資源保護管護處處長陳坤介紹,現在保護區建立了管理局、保護處、管護中心、管護站(點)四級管理體制,形成以39條巡護路線為基礎、40個網格為依托的精細化、網格化管理模式。
持續退耕還濕,村民得到生態效益補償
“那時候,哪管它適不適合種地,墾下來就是自己的。”在位于松花江流域的富錦國家濕地公園,黑龍江省富錦市錦山鎮民勝村村民李長吉帶著游客走在棧橋上,這里曾有他開墾濕地占得的90畝洼田,而今已重現蘆葦蕩漾,候鳥翔集。
富錦國家濕地公園地處三江平原腹地,曾經的過度開墾導致濕地嚴重萎縮,到2004年,這里圍堰密布、泡塘干枯,野生動物難覓,旱澇災害頻仍。“不少在濕地上硬生生圍出來的田,位置在滯洪區,地勢低,常受澇,破壞了生態,收成又沒多少。”當時負責退耕還濕工作的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宣教科科長何志賢說。
推圍堰、鏟斷口、疏河道……2005年,富錦市開始退耕還濕,對合規耕地進行置換,令非法耕地強制退出,一次性還濕近萬畝。李長吉的部分地塊,也被要求“還濕”。“那時心里也不舒服,雖是澇田,多少是塊收入。”李長吉回憶。
沒想到,兩三年后,李長吉等村民就吃上了生態飯。丹頂鶴、白頭鶴、東方白鸛……濕地公園引來珍貴鳥類,也招來游客,李長吉考下導游證,開游船、做保潔,每月收入多了不少。
退耕還濕既是生態工程,又是民生工程。何志賢介紹,富錦國家濕地公園是全國退耕還濕示范區,通過實施退耕還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不少退耕村民還獲得了中央財政1000元/畝的補貼。
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2.65億元,實施了一系列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完成退耕還濕55.97萬畝。
保護珍稀物種,提升濕地保護意識
以松花江為紐帶,哈爾濱形成了“項鏈式”濕地景觀布局。“通過實施松花江沿岸水系治理工程、濕地生態修復工程,我們不斷提升哈爾濱濕地保護管理水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林草局濕地管理處處長邢廣有說,哈爾濱市是“國際濕地城市”,擁有濕地面積19.87萬公頃,聚集有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珍稀瀕危動物。
“通過疏通濕地與松花江之間的水文聯系,水系網絡完整通暢;同時實施清淤和開闊水域拓展工程,進行了數十公頃的植被恢復和鳥、魚類棲息地修復等。”哈爾濱水務投資集團阿勒錦島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經營部部長何小虎介紹。
近年來,黑龍江省各級有關部門常態化聯合開展“綠盾”“綠衛”等濕地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濕地違法行為,濕地保護率持續提高。哈爾濱市建成了以市級濕地宣教館為主體、各濕地保護地宣教中心和濕地學校為分支的層級宣教網絡,每年的“國際濕地日”“黑龍江濕地日”“哈爾濱濕地節”持續擦亮城市濕地名片,年吸引濕地游客量近100萬人次。
走進哈爾濱濕地宣教館,虛擬現實技術讓游客仿佛穿梭在碧波綠島連成的濕地畫卷中,沉浸式聆聽保護“地球之腎”的重要意義,見證城市變遷的生態篇章。“未來,哈爾濱市將依托現有濕地資源,將濕地科普與高校志愿者工作站、中小學生課堂等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為打造生態宜居城市積蓄力量。”邢廣有說。(記者張藝開)
責任編輯:宋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