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之后,黨的二十大報告再度強調將“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準確認識、全面把握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意義和深刻內涵,加快推進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進程。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關鍵在于“高水平”。從體制內部的歷史縱向比較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水平,應為相較于上個階段的高水平,體現為體制自身更加系統完備、成熟定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涵,既蘊含在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中,也包含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等具體要求中。這些要求是針對上一發展階段中產權激勵不夠充分、要素流動不夠自由、競爭環境不夠規范等現實問題提出的,標志著我們將以更高的標準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此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向高水平的戰略目標。
從體制外部發展的橫向比較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水平,應體現在其相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市場經濟體制所具有的優越性。相較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放任自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長期的探索過程中,找到了一條既能運用資本實現自身經濟發展,又能充分克服資本邏輯帶來的種種弊端,造福于全體人民的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水平,集中體現為駕馭和掌控資本市場的強大能力,是資本主義條件下市場經濟難以企及的。
從滿足發展需要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水平體現為其對經濟發展更有力的支撐。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水平到底“高不高”,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它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強不強”。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著眼于實現高質量發展,瞄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戰略目標,以時代發展的要求作為高水平構建的內在邏輯和具體內涵,將體制的外在保障內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能。
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找準發力點。首先,要找準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平衡點,在“兩個毫不動搖”上發力。一方面,不斷鞏固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發揮公有制經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另一方面,應積極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支持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的法治環境,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由此,使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
其次,要找準經濟體制改革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落腳點,在優化收入分配格局上發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落腳點在于增進人民群眾的福祉。要推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同向發力,健全和完善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要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縮小城鄉、區域和行業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在深化分配體系改革中縮小貧富差距,在更高經濟發展水平上推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建立覆蓋全民,健全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提供制度性保證。
再次,要找準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點,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上發力。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問題。既要積極探索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的方式,靈活運用價格、供求和競爭機制,有效調節市場經濟運行,建立有效市場;又要依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對宏觀經濟的治理和調控能力,使“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相互補充、協調統一,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雙輪驅動。
道遠且長,雖遠必達;心之所向,行必能至。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號角,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各項戰略部署落到實處,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作者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