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西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過去因自然條件惡劣,人均耕地不足1畝,產業基礎較弱,在南疆三地州10個未摘帽深度貧困縣中,占了5個。
近年來,和田地區遵循“宜農則農、宜養則養、宜加則加、宜商則商”原則,力爭實現“縣有龍頭企業,鄉鎮有規模企業,村有扶貧工廠,戶有小作坊”,形成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產業的模式,幫助群眾脫貧增收。
“首先,這里自然條件很適合發展養兔產業;其次,當地干部群眾對發展養兔產業熱情很高,勞動力充足。”墨玉縣天馭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周大鵬介紹。2019年3月,公司采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總投資2.4億元,開始在墨玉縣和民豐縣布局包括養殖場、屠宰加工廠在內的養兔產業鏈。目前,僅在墨玉縣兩個鄉的產業園就已提供工作崗位200余個,其中貧困人口占80%。待產業鏈形成,預計將提供養殖、屠宰、加工、包裝、運輸等600余個就業崗位,平均每人每月工資可達2000至4000元。
“2017年,我們還是貧困戶;2019年,我在家養兔,丈夫去幫別人管理紅棗地,開始有了穩定收入,當年就脫了貧。”麥熱姆·阿卜熱曼告訴記者。此前她和丈夫也曾嘗試養殖牲畜,但規模小,收益微薄。如今,包括她在內的村民,正在依靠養兔產業脫貧……
近日,和田地區出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著力強化疫情防控應急保障、加大稅費減免力度等,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一個個扶貧車間、扶貧工廠幫助貧困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產業,最終實現脫貧摘帽”的模式,已成為和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動力。
2019年以來,和田地區引進紡織服裝、鞋襪制作、畜禽養殖、電子裝配、玩具制作等企業400余家,扶貧工廠發展到近900個,農民合作組織逾1000個,帶動就業10萬余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就業近5萬人。2019年,和田地區實現27.03萬人脫貧,2020年計劃7.69萬人脫貧。到2020年底,將實現全部人口脫貧。(記者胡仁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