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什么是“土特產”?一般而言,“土特產”是指來源于特定區域,依據本地氣候、土壤、水質、歷史人文傳統、技術、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所生產的品質優異的農產品或加工產品。狹義的“土特產”一般指當地的農林等特產,廣義的“土特產”還包括手工藝產品等眾多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
做好“土特產”文章,對推進鄉村振興有重要意義,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從供給方面看,做好“土特產”文章,有利于發揮本地自然資源比較優勢,生產要素可以得到優化配置。《齊民要術》說:“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從需求方面看,“土特產”既“土”又“特”,提供了多元化的優質消費產品,能全面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效用,市場需求空間廣闊。
做好“土特產”文章,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一個地方的“土特產”往往是與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長期匹配、協調發展的結果。“土特產”常常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其生產大多已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形成了一種穩定可持續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土特產”不僅體現了自然要素之間的均衡,也體現了自然和社會要素之間的均衡,是天、地、人“三才”和時宜、地宜、物宜“三宜”的有機結合,天人合一的品格很鮮明。
做好“土特產”文章,是弘揚農耕文化的有效途徑。我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國農業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土特產”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之一。“土特產”不僅是一種自然產品,更是一種社會產品和文化符號,也象征著一種鄉愁。文化是“土特產”的魂,是“土特產”的精神內涵。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類型多樣,動植物種類多,“土特產”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以甘肅為例,多元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加之省內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大,優質“土特產”品種便十分豐富。如蘭州百合,色澤潔白如玉,形大味甜,肉質肥厚細膩;如隴南武都的花椒,正所謂“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
做好“土特產”文章,需要全面統籌考慮。第一,需要與守好國家糧食安全和防止大規模返貧兩個底線有機結合起來。既要慎重考慮國家糧食安全大問題,又要全面考慮農民增收問題,統籌協調推進糧食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第二,“土特產”產品一定要確保質量。質量是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障,要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進一步提高產業的標準化生產水平。第三,“土特產”一定要原汁原味、要有自己的特色,不然就談不上“土”“特”。對此,應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將“土特產”產業發展和弘揚農耕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和保護好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厚培“土特產”產業發展的人文與自然基礎。
做好“土特產”文章,需要做好規劃,防止盲目無序擴張。一方面,要和人才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培養鄉村“土專家”,在職稱、收入等方面,給“土專家”多一些傾斜政策。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財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越是優質的“土特產”,越是市場需求大的“土特產”,越要加大支持力度。
做好“土特產”文章,需要發揮好黨的全面領導作用。“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饑凍聲。”要把真正懂“三農”、愛“三農”的干部選拔到鄉村振興第一線,把發展“土專家”業績納入鄉村干部考核指標,督促鄉鎮一級干部和村一級干部做好“土特產”文章的直接執筆人,切實負起責任、做好相關工作,領導廣大群眾繪就鄉村產業振興美好圖景。
〔作者系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二級教授〕
責任編輯:魯建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