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掩映的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什進村。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走入村中,獨具黎族風情的樓房一棟棟排列,每家每戶房前屋后種著鮮花綠植,村子周邊,一棵棵檳榔樹從木棧道中拔地而起,稻田中禾苗隨風輕搖,一幅靜好的田園鄉村圖展現在眼前。這是5月21日,記者走入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什進村所見的場景。
記者來到之時,5位外地游客剛好也驅車至此,他們走到布隆賽酒店前臺,辦理了入住后,乘著布隆賽鄉村文化旅游區的電瓶車,沿著陰涼的村道,前往綠樹掩映的獨棟別墅入住。
“真虧了10年前對我們村的開發,要不我們一輩子也住不起這樣的樓,也不會有這么漂亮的環境。”剛在自家果園干完活的什進村村民小組組長董選這時趕了過來,他介紹,近年來什進村通過大企業帶動農民促增收、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旅游等措施,村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今天的美好生活,不會讓村民們忘記來時路。“2009年以前,我們住的是低矮破舊的瓦房和茅草房,村里也沒有自來水,大伙都共用一口水井,村里也僅有一條狹窄的沙土路。”什進村村民董育昌回憶說,村里的年輕人缺乏文娛生活,經常聚眾喝酒,打架斗毆時有發生,截至2009年,什進村沒有出過一名大學生。
2009年,保亭縣委、縣政府加大對什進村的扶貧開發力度,充分利用該村靠近檳榔谷和呀諾達兩大景區的地理優勢,提出了“大區小鎮新村”開發構想。“大區”是指復合型的旅游景區和旅游度假區,“小鎮”是指依托“大區”形成有地方少數民族風情和文化特色的原居型旅游村鎮,“新村”是指以第一產業為基礎,將第三產業特別是旅游業與第一產業有機結合的新農村。
什進村將少數民族的民俗生活與旅游產業有機結合,把舊村莊變成“經營型”的旅游新村,從而帶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脫貧。
在2010年,董育昌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原本低矮破舊的茅草房變為了三層小樓,過去生活污水橫流、蠅蟲亂飛的情況再也沒有了。因為緊臨著布隆賽鄉村文化旅游區的停車場,董育昌還在自家門前開起了小賣部,向來往的游客賣些小商品和小特產。
這樣的變化不僅發生在董育昌一家,全村40多戶人家都享受到了“農旅結合”帶來的改變。2010年以來,什進村提出了“旅游+農業”“公司+農戶”的開發形式,拓寬了村民的收入渠道。除獲得安置房產、青苗補償、土地分紅等八項收益外,許多村民被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吸引回來,在“家門口”就業創業。
此外,布隆賽鄉村文化旅游區還對什進村的119畝耕地進行了田園景觀處理,劃分種養區域、單獨與集中種養區域等,農民不離鄉、不離土、不失地、不失業就能保增收。
“2017年我就回到了村里,種植冬季瓜菜和波羅蜜、龍眼等水果。”采訪中,董選也表達了他的擔憂,他表示,近年來村民對旅游業參與度沒有太大提升,村民務工還是停留在做酒店服務員、景區保潔等工作,產業上種植的冬季瓜菜、熱帶水果等沒有體現出旅游業加持的價值,希望接下來能更好地深化農旅融合,提升村民收入。
海南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