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割舍是鄉情
無論走到哪里,烙印最深的依然是故鄉。在“中國新農民”故事會現場,熱愛故土、反哺家鄉的樸素情感一直在會場流淌,“樹高千尺不忘根”的為農情懷洋溢全場,貫穿始終。
今年46歲的白蓉華,當年離開老家四川省遂寧市到東部沿海地區打工,并結識了后來的丈夫、同為四川老鄉的成都市蒲江縣壽安街道呂石橋村村民呂繼斌。兩人與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商品包裝公司,能干健談的白蓉華擔任了公司營銷總監,把生意做到了四川樂山和浙江溫州等地。2012年11月,呂石橋村一位村干部給她打來電話說:“你在外面見過世面,回來吧,給大家伙兒傳授些新鮮觀念……”電話中的殷切期待,讓白蓉華這個“外來媳婦”很受感動。她和丈夫毅然回到呂石橋村,立足當地實際,帶領大家先后成立了眾鑫柑柚專業合作社、廣濟勞務專業合作社,苦干10年,擔任黨總支書記的她讓這個成都市第三批第二輪“相對貧困村”脫胎換骨,赫然躋身先進村。
像白蓉華一樣,2012年,在外工作多年的李建華接受邀請,回到家鄉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洪井鎮霞莊村擔任了村委會主任。他帶領村民發掘歷史文化,打造旅游景點。經過10年努力,明清古建筑云集的霞莊村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從歷史深處走出,盛放異彩,成為遠近聞名的熱門景區,村民吃上了“文化飯”。
廖建毅是一名退伍軍人,2018年,在外辦企業的他響應地方號召回到老家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東坪鎮馬渡村任職。以馬渡村300畝柑橘園為基礎,在這位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馬渡村全體村民脫貧致富。
中國婦女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孫錢斌在點評廖建毅時說:“廖建毅當過兵,在外面辦過企業,后來回鄉作為領頭人。這說明一個道理,退伍軍人是鄉村振興非常重要的力量,他們有擔當奉獻精神,特別是在部隊里經過長時間的鍛煉、鍛造,可以成為鄉村振興的鐵軍。”
正是一大批有本領、有情懷的“中國新農民”的回歸,壯大了鄉村能人隊伍,他們為盤活農村資源、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守正出奇謀創新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參會的“中國新農民”,他們所在的農村地理、資源等各方面條件并不優越,有的甚至還很艱苦閉塞,但他們善于守正創新、逆境突圍,通過智慧、實干實現了逆天改命,帶領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環境優美、生態優良、農產品優質,但多年來農民致富門道兒并不多。某公司鄉村振興項目部負責人盛長城到來后,轉遍了臺江縣的溝溝坎坎,經過深入考察、反復論證,一個“無中生有”的方案成竹于胸:何不將養魚產業導入此地呢?
2021年10月,由盛長城所在的公司捐贈的2.9萬斤鰱魚、鯉魚等魚苗歡快地游進了臺江縣的稻田。幾個月后,這些活蹦亂跳的“稻花魚”上市后賣到30元/斤,讓山村里祖祖輩輩種水稻的農民喜笑顏開。
養魚只是第一步,盛長城所在的公司在臺江縣興建的鱘魚三產融合產業園在今年初已正式開工。未來產業園內將有現代化、規模化的鱘魚養殖基地,還有深加工廠房、科普參觀區。如今,鱘魚餡餃子已經開發出來,離端上消費者餐桌越來越近了。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執行院長、秘書長唐園結認為,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未來要完成的鄉村振興這個戰略任務,是需要社會方方面面支持的,需要有更多盛長城這樣的人和更多盛長城背后的企業。
浙江米果果生態農業集團董事長陳照米,2013年回鄉后創建總面積4000余畝的米果果小鎮,截至目前已投入5.6億元,解決周邊剩余勞動力300多人的就業問題,每年發放工資2000多萬元。他慷慨而極富創意地決定,將米果果小鎮資產的10%送給當地農民,為核心村增加集體經濟收益100多萬元。
陳照米還總結多年經驗,提出了現代農業發展的“五指”理念——大拇指代表種養業,食指代表農產品加工業,中指代表生態農旅觀光業,無名指代表農業科普教育業,小指代表文化創意。如今,他被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江紹興諸暨市委黨校聘為兼職教授,傳授他的“五指”理念和探索出的農業經營新模式。
從當年窮得揭不開鍋到如今的億萬富翁,陳照米動情地講述崢嶸歲月,堅強、樂觀、拼搏的強大氣場贏得了與會者的熱烈掌聲。浙江省鄉村振興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鄉村建設促進會會長蔣文龍說:“我們平時講農業的時候,常常會覺得農業是非常苦的、艱辛的、不賺錢的、沉重的,但陳照米用他的樂觀顛覆了我們對農業的這種認識,他的故事給了我們一種力量。”
“頭雁”帶著“群雁”富
在以“中國新農民”為代表的“頭雁”的帶動下,當地農民穩步走上了共富之路,有的“頭雁”還培育出了令人欣喜的“雁陣效應”。
2021年10月,廖建毅和班子引進湖南新旅農業公司,以村子的國寶文物群馬渡村風雨橋、觀音巖等為依托,為馬渡村量身定制“農業+旅游+果園研學基地”發展模式,融合安化縣“茶旅文體康”發展方向,將一二三產融合搞得有聲有色,帶動了周邊水果和黃精等中藥材發展。
曾經“抱著金飯碗,過著窮日子”的霞莊村,在李建華的帶領下,拂去歷史塵埃,重煥時代光彩。隨著村子聲名遠播,村里一年四季游人如織,還帶動了周邊旅游業發展。霞莊也成為山西省首批AAA級旅游示范村,先后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蔣文龍認為,李建華的故事具有特別的象征意義,因為它事關歷史,事關文化,事關古建筑、古村落,事關中華民族對自己根脈認同的問題。
2021年,白蓉華掌舵的呂石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8550元增至3.3萬余元,收入增長了2.8倍,成為成都市鄉村振興先進示范村。她還培養出了一批巾幗創業之星、巾幗致富帶頭人、巾幗農業職業經理人,“雁陣效應”持續擴大。
“從商人到優秀基層書記的轉型,是白蓉華人生的升華,自己經商過安逸的日子,那是小我;帶領村民致富,肯定是一路困難、一路坎坷,但這是大我,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孫錢斌這樣點評白蓉華。
目前,清華大學推出了“鄉村產業振興領頭雁培養計劃”,旨在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產業“領頭雁”,帶動鄉村振興創新經營,以期形成越來越強大的“雁陣效應”。
責任編輯:劉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