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6月20日電 “我再也不后悔嫁到這個窮山溝了。”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龍王壩村的貧困戶楊慧琴,望著山上綠意盎然的梯田說。
盛夏時節,綠樹掩映的龍王壩休閑山莊里,一孔孔窯洞賓館頗具西北特色,農家餐飲中心、草莓采摘園、鄉村科技館里游人如織。
現在的楊慧琴已不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她是龍王壩休閑山莊的收銀員,還是經營著3間客房的民宿老板娘,每年收入3萬元以上。
西吉縣地處“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這里山大溝深、干旱缺水,過去百姓為吃飯毀林墾荒,卻越墾越窮。上世紀末,西吉縣林業用地面積銳減至36萬畝,森林覆蓋率只有3.5%。
經過多年的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一度被評價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西海固正變得生態宜居、風景宜人。當地群眾也停下了揮向山林的鋤頭,依靠鄉村旅游等“綠色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
龍王壩村2011年從林下養殖起步,逐步完善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游,短短幾年就變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實現了脫貧摘帽,人氣也越來越旺,去年接待游客24萬人次,營業額達到1800多萬元。
包括楊慧琴在內,龍王壩村120多個村民在山莊工作。“我們不僅要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還要讓他們成為創業者,獲得更大的收益。”寧夏瑞信龍王壩生態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焦建鵬說。
2017年,楊慧琴依靠政府補貼和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整修房屋,她家成為龍王壩村第15號民宿。“從春到冬都有人住,我最近在推漿水面、臊子面等特色餐飲,還打算再擴建幾間房。”談起民宿經營,楊慧琴心勁兒很足。
不僅是龍王壩,在旅游扶貧工程助推下,寧夏涌現一批鄉村旅游特色村。記者在西海固走訪發現,鄉村民宿在“增量”的同時也在“提質”,從粗放式經營開始向精品化發展,讓百姓的“旅游飯碗”端得更穩。
走進位于羅山腳下的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永新村,記者看到每家民宿門廊裝修風格統一,游客的客房和廚房獨立于農戶自家房屋,廚房里消毒柜、燃氣灶、電冰箱等一應俱全,收拾得十分干凈,衛生間也采用水沖式。
“鄉村民宿既要彰顯農家味,也要體現酒店的高品質,這樣才能提升游客入住體驗,有利于長遠發展。”柳泉鄉鄉長鄭慧玲說,永新村2017年成立了吳忠市紅寺堡區智慧民宿合作社,從一開始就以高標準辦民宿,目前共打造了20家標準民宿,今年還打算改擴建64家,驗收合格才能開門迎客。
“城市很多人一到周末、節假日喜歡到鄉村來度假,鄉村旅游的前景很廣闊,更需要我們精細化管理,打造精品民宿,帶動百姓長久增收。”鄭慧玲說。(記者馬麗娟)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