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娥正在給葡萄進行植株修剪
走進山東青島萊西市馬連莊鎮的青島扶貧產業園,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劃一的32個溫室大棚。大棚里,56歲的周翠娥正在給葡萄進行植株修剪……
“產業園的這份工作,幫了俺的大忙!”周翠娥感激地說。她是馬連莊鎮徐家草泊村村民,丈夫徐振選患有慢性病,為弱勞動力,2014年被識別認定為貧困戶。周翠娥說,在產業園打工,一個月可以拿到2760元,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青島扶貧產業園是馬連莊鎮探索實施鎮國有平臺公司對園區統一管理運營,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產業振興深度融合的一個示范點。在這個園區,大棚建設資金來源于運營方籌集,包括青島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對口幫扶資金以及鎮政府財政自籌資金,總投資667萬元。
“大棚里全部種植抗病性強、耐儲運、效益好的‘陽光玫瑰’葡萄,共60畝10800棵,是山東省最大單體‘陽光玫瑰’葡萄栽培基地。”園區負責人王慶博欣喜地介紹道,大棚里的葡萄5月頭茬上市,豐產后畝產葡萄約3000斤,年可實現利潤約90萬元。
不僅如此,一種好的扶貧模式是良性循環。據介紹,“陽光玫瑰”試種成功,帶動周邊50余戶貧困戶發展相關產業,實現了更多貧困戶自主脫貧致富。通過進一步明確扶貧資產收益分配機制,科學使用扶貧項目收益金,探索出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
與過去不同的是,青島扶貧產業園改變了以往把扶貧資金直接發放給貧困戶的方式,而是采取扶貧資金集中使用,發展產業的新方式。同時,依托產業園,在勞動力選擇上主動向貧困戶傾斜,著力增強貧困對象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內生動力,著力構建產業、動力、機制可持續的脫貧發展模式。
“一方面,我們把扶貧資金集中起來,發揮更大效益,增加扶貧資金的收入。并且,我們每年會把收入的8%左右再作為扶貧資金來使用。”王慶博說,另一方面,在用工上盡量使用貧困戶,基本工資一天100塊錢,讓他們一同參與到扶貧產業園的發展當中。
扶貧產業園還充分發揮鎮扶貧產業項目的龍頭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帶動本地47個村188戶農民脫貧致富,形成一批優勢農業,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我們還要繼續強化產業項目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作用,通過開展產業培訓,吸納周邊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向的貧困戶到園區進行產業技術培訓,解決技術支撐的問題。”馬連莊鎮黨委書記左杰說。
青島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