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朱有勇:是會種莊稼的農民 也是改變農民命運的院士
2018年,國務院將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就是在這一年的全國兩會上,一顆“巨無霸”土豆成為人民大會堂的焦點。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手里舉著一顆老鄉們種出來的重達2公斤的土豆,臉上洋溢著掩飾不住的驕傲和自豪。
2015年,朱有勇加入扶貧隊伍,帶領團隊扎根深度貧困的云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60歲的他換上迷彩服、扛起了鋤頭,跟當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用科技力量改變當地貧困面貌,成為全國科技扶貧的典范。
農家子弟,立志突破世界糧食難題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中國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一個普通農戶家庭。1977年,朱有勇考上了云南農業大學,看到農業兩個字時,他心里犯起了嘀咕,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難道還要學種地嗎?研究生入學考試時,導師問他,回顧世界農業發展的歷史,依賴農藥的時間沒有超過100年,過去沒有農藥的時候,是怎么控制病蟲害的?朱有勇一時啞口無言,這個回答不上來的問題不僅點醒了他,更影響了他的研究方向。
20世紀80年代,全世界范圍內控制農作物病蟲害主要依靠農藥,國內外的同行們也都在研究各種新型農藥。當時幾乎很少有人探索,除農藥之外控制病蟲害的方法。朱有勇主動坐到了“冷板凳”上,他想,能不能找到一種辦法,不使用農藥,就能幫農民把病害控制下來?
198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朱有勇在云南省石屏縣一個小山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在一塊農田里面,雜交稻和糯稻種在一起,糯稻就沒有稻瘟病。眼前這一幕讓他欣喜若狂,不同品種的水稻種植在一起,就有可能不用農藥防治稻瘟病?它的原理是什么?
朱有勇迫切想得到答案,他設置了一塊幾十平米的試驗田,希望可以重現這種模式。但是他在這塊試驗田整整種了7年都以失敗告終。朱有勇意識到生態試驗要擴大到100畝以上才有可能實現,為此他跑遍了云南省內62個縣,研究了2000多種水稻的基因抗性問題。直到2000年,在科研道路上執著追求了十幾年的朱有勇終于找到了水稻的品種搭配規律,為控制稻瘟病這一世界難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老百姓享受不到你的研究成果,這就是失職!”
2015年,中國工程院開始定點幫扶瀾滄縣,召集在云南的工程院院士開會商議由誰來牽頭擔當這一重任。會上,60歲的朱有勇站出來表示:“我最年輕,我來干!”
然而,扶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朱有勇帶著博士生來到這個距離昆明600公里、位于西南邊境的貧困山村時,他實在是不敢相信,這個屬于熱帶雨林區,水資源、光照資源、土地資源都極為豐富的村子竟然還如此落后。朱有勇心里壓著一股難以言表的痛!他對同行的博士生們說:“這里這么窮,怪我們這些人沒有深入下來,沒有真正地來為老百姓做些事情。老百姓享受不到你的研究成果,作為院士,這就是失職!”
朱有勇與團隊人員駐扎下來,為了拉近與村民的距離,他要求團隊都換上迷彩服和迷彩鞋,用當地話跟村民打招呼。經過實地調研,朱有勇發現,瀾滄縣冬天雨水少,也沒有霜凍,很適合老百姓在冬季閑置的農田上種植自己研究的冬季土豆。冬季土豆收獲時正值過年,在全中國沒有新鮮的土豆時,瀾滄縣就可以成為最早上市土豆的產區之一,不愁沒銷路,更不愁賣一個好價錢。
為了說服村民們種土豆,朱有勇在村里租了塊地自己先種了起來。三個多月過去,土豆采挖的時候,老鄉們都很驚訝,土豆竟然能長出這么多,個頭兒這么大!朱有勇算了一筆賬,這個季節的土豆一公斤能賣三塊多,一畝地就能純賺5000塊錢!
2017年,朱有勇在蒿枝壩村開起了土豆種植培訓班。62歲的他常俯下身、半蹲半跪在土地上手把手地教大家種冬季土豆。馬正發是冬季土豆班的第一屆學員,2018年,他種了十畝冬季土豆,讓他興奮不已的是,這一個冬天,10畝地的收成竟然賣了7萬元,對于當地老百姓來說,這真的是一筆巨款!
老百姓的土豆豐收了,朱有勇只要有機會,就不遺余力地“吆喝”起來。2018年3月,全國兩會的代表通道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朱有勇把老鄉種出來的土豆,“吆喝”到了人民大會堂,向全國媒體展示。他興奮地說:“這是開春之后全中國最先上市的新鮮土豆,這個季節北京吃到的土豆絲,5盤里有4盤是我們的土豆做的。土豆盤活了冬閑田,老百姓的腰包一年就鼓了起來。”
收1500個農民當學生,把科研論文寫在大地上
為了保證村民脫貧不返貧,朱有勇決定開辦技能培訓班,由院士專家親自給老百姓上課,手把手現場演示,手把手在農田里教學。
他的培訓班不僅不收費,還管吃管住,免費發迷彩服和膠鞋。他要求上課的學員必須參加軍訓,改變長期因貧困滋生的萎靡狀態。他和學員們一起吃、一起住,在田間指導種植時,一塊兒犁地、播種、收獲。除了冬季土豆、林下三七,朱有勇和團隊還開設了冬早蔬菜、茶葉種植、林業班、豬牛養殖班等前后共計20多個技能班,培訓了1500多名鄉土人才。
有人問,院士教農民是不是大材小用?朱有勇擺擺手笑著說:“這些老鄉比大學生、研究生學得認真。我搞了一輩子農業,來扶貧就都用上了,看著自己科研成果長得漫山遍野,看著鄉親們富了、笑了,我這心里是真的高興、真的滿足!”
2019年,瀾滄縣成為“云南省科技扶貧示范縣”,成功完成了脫貧任務。2019年12月,朱有勇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2021年,他又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如今,這位“農民院士”依然忙碌奔波,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正如他所說,看到科研成果在千萬戶農民家里開花結果,比拿多高的獎金、發表多重要的文章都更高興。
(本文綜合自時代楷模發布廳)
責任編輯:劉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