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習近平法治思想創造性提出“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并深刻闡述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豐富內涵、目標導向和重要舉措,實現了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到“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歷史性轉型,開辟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新局面,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新境界。
一、關于“推進科學立法”的若干原創性貢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以高質量立法保障高質量發展、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創造性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發展要高質量,立法也要高質量。要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擁護,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各方面努力,我國用30多年時間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是人類法治史上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同時,也要看到,時代在進步,實踐在發展,不斷對法律體系建設提出新需求,法律體系必須與時俱進加以完善。
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國,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護生態環境,都會對立法提出新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立法領域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比如,立法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有的法律法規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不夠,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性不足,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必須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工作步伐,增強立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使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完備、統一權威,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
——創造性提出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憲法是國家布最大的公信于天下。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國家根本法。憲法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修改憲法,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活動和重大立法活動
實踐證明,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實現了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是完全正確和十分必要的,對保證我國憲法始終是一部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好憲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我國現行憲法是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制定和不斷完善的,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我國憲法是治國理政的總章程,必須體現黨和人民事業的歷史進步,必須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黨中央決定對憲法進行第五次修改,使我國憲法更好體現人民意志,更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更好適應提高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能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憲法保障。通過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對習近平總書記更加擁護和愛戴,更加深刻認識到堅定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根本保證,更加堅定走好中國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決心,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創造性提出完善立法體制,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要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發揮好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明確地方立法權限和范圍,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
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黨中央領導全國立法工作、研究決定國家立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凡立法涉及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必須報黨中央討論決定。黨中央向全國人大提出憲法修改建議,依照憲法規定的程序進行憲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問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中央報告。有立法權地方的黨委按照黨中央大政方針領導本地區立法工作。
完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審議把關作用。健全全國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牽頭起草重要法律草案機制。
注重發揮政府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由政府法制機構組織起草,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由決策機關引入第三方評估,不能久拖不決。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規、規章,保證行政法規、規章質量。
加強地方立法工作。2015年立法法修改,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地方立法工作有了積極進展。到2021年5月,我國享有地方立法權的主體增加到353個。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必須嚴格遵循立法權限,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做好地方立法工作,著力解決實際問題。健全地方立法工作機制,提高立法質量,確保不與上位法相抵觸。
——創造性提出立法是為國家定規矩、為社會定方圓的神圣工作,需要講求科學精神,全面認識和自覺運用規律。要堅持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堅持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科學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必須優化立法職權配置,發揮好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完善法律草案表決程序,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規的可執行性、可操作性。
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必須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準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共有217件次的法律草案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收到120多萬人次提出的380多萬條意見建議,公開征求意見成為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國家立法的重要途徑。
依法立法的核心在于以憲法為根據,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法規。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
——創造性提出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把國家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納入法治軌道。要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范風險、涉外法治等重要領域立法,加快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立法步伐,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要聚焦人民群眾急盼,加強民生領域立法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及時反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人民群眾關切期待,對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抓緊制定、及時修改。
圍繞人工智能、基因編輯、醫療診斷、自動駕駛、無人機、服務機器人等領域,加快推進相關立法工作。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網絡詐騙、新型毒品犯罪和“邪教式”追星、“飯圈”亂象、“陰陽合同”等娛樂圈突出問題,必須從完善法律入手進行規制,補齊監管漏洞和短板,決不能放任不管。必須加快推進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修訂工作,加快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必須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設立“紅綠燈”,健全資本發展的法律制度,形成框架完整、邏輯清晰、制度完備的規則體系。
從國際看,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國際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制度、規則、法律之爭。必須加強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提升涉外執法司法效能,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必須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按照急用先行原則,加強涉外領域立法,進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法律法規,推動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
——創造性提出維護國家法治統一是嚴肅的政治問題,各級立法機構和工作部門要遵循立法程序、嚴守立法權限,切實避免越權立法、重復立法、盲目立法,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影響。立法既要廣泛發揚民主,又要敢于在矛盾焦點問題上“切一刀”,不能因個別意見不一致導致立法項目久拖不決
我國是單一制國家,維護國家法治統一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些部門和地方反映,立法工作和改革發展不同步,慢半拍甚至拖后腿問題比較突出。我專門作過了解,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相關部門形不成一致意見,就不能審議、沒法通過。意見不一致有認識問題,但更多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抱著部門利益不放”“如果有關方面都在相關立法中掣肘,都抱著自己那些所謂利益不放,或者都想避重就輕、拈易怕難,不僅實踐需要的法律不能及時制定和修改,就是弄出來了,也可能不那么科學適用,還可能造成相互推諉扯皮甚至‘依法打架’”。必須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國家和人民整體利益再小也是大,部門、行業等局部利益再大也是小。各有關方面都必須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看待立法工作,不要囿于自己那些所謂利益,更不要因此對立法工作形成干擾。必須從國家利益出發,從人民長遠、根本利益出發,防止只從地方、部門利益出發,搞地方、部門保護主義。
——創造性提出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立改廢釋纂,全面完善法律、行政法規、監察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民法典為其他領域立法法典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要總結編纂民法典的經驗,適時推動條件成熟的立法領域法典編纂工作。要研究豐富立法形式,可以搞一些“大塊頭”,也要搞一些“小快靈”,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
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隨著時代發展和改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對科學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必須在堅持好、完善好已經建立起來并經過實踐檢驗有效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聚焦法律制度的空白點和沖突點,統籌謀劃和整體推進立改廢釋纂各項工作。地方立法必須有地方特色,需要幾條就定幾條,能用三五條解決問題就不要搞“鴻篇巨制”,關鍵是吃透黨中央精神,從地方實際出發,解決突出問題。
——創造性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法律法規要樹立鮮明道德導向,弘揚美德義行,立法、執法、司法都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都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要把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范,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融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發揮法治的規范和保障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轉化為具有剛性約束力的法律規定。2018年憲法修改,將“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載入憲法。民法典和新修訂的公務員法、教育法等,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法律之中。
——創造性提出科學立法是處理改革和法治關系的重要環節。要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統一、相銜接,立法主動適應改革需要,積極發揮引導、推動、規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增強改革的穿透力。對實踐證明已經比較成熟的改革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要盡快上升為法律。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要加快推動和協調,不能久拖不決。對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既不允許隨意突破法律紅線,也不允許簡單以現行法律沒有依據為由遲滯改革。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現行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或廢止,不能讓一些過時的法律條款成為改革的“絆馬索”
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需要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既發揮法治規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又通過改革加強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放管服”等改革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快統籌修法、“一攬子”修法工作,共作出24件打包修改的決定,涉及修改法律、修改法律問題的決定152件次。
二、關于“推進嚴格執法”的若干原創性貢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嚴格執法。“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應該是保證法律嚴格實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各級政府必須依法全面履行職能,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創造性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或者實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那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于事。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執法是行政機關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方式。行政執法工作面廣量大,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群眾,直接關系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各級行政機關必須依法履行職責,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決不允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行政執法同基層和百姓聯系最緊密,直接體現我們的執政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府是執法主體,對執法領域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問題,老百姓深惡痛絕,必須下大氣力解決。”行政機關必須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實于法律,既不能以權壓法、以身試法,也不能法外開恩、徇情枉法。
——創造性提出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是一個整體,要準確把握、全面貫徹,文明執法、公正執法要強調,嚴格執法也要強調,不能畸輕畸重、顧此失彼。強調嚴格執法,讓違法者敬法畏法,但絕不是暴力執法、過激執法,要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執法的最好效果就是讓人心服口服。要樹立正確法治理念,把打擊犯罪同保障人權、追求效率同實現公正、執法目的同執法形式有機統一起來,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實現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
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往往同執法失之于寬、失之于松有很大關系。如果不嚴格執法,執法司法公信力也難以建立起來。對違法行為一定要嚴格尺度、依法處理。涉及群眾的問題,必須準確把握社會心態和群眾情緒,充分考慮執法對象的切身感受,規范執法言行,推行人性化執法、柔性執法、陽光執法,不要搞粗暴執法、“委托暴力”那一套。
對執法機關嚴格執法,只要符合法律和程序的,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必須給予支持和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要敢于擔當,嚴格執法就是很重要的擔當。黨委和政府不給撐腰,干警怎么做啊?如果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誰還會去嚴格執法?該嚴格執法的沒有嚴格執法,該支持和保護嚴格執法的沒有支持和保護,就是失職,那也是要追究責任的。”
——創造性提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要嚴格執法資質,完善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改進執法方式,加強對行政處罰、行政強制事項的源頭治理,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繼續探索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要加強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強化全方位、全流程監督,提高執法質量,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針對當前依然存在的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必須加快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必須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未經執法資格考試合格,不得授予執法資格,不得從事執法活動。進一步整合行政執法隊伍,推動執法重心向市縣兩級政府下移,提高行政執法能力水平。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準,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健全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建立執法隊伍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信息共享的聯動機制。
——創造性提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在執法辦案各個環節都要設置隔離墻、通上高壓線,誰違反制度就要給予最嚴厲的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要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機銜接,堅決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等現象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關鍵在真抓,靠的是嚴管,決不能讓制度規定成為“沒有牙齒的老虎”。必須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嚴格按照權責事項清單分解執法職權、確定執法責任。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有效銜接、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協同配合工作機制。加強和完善行政執法案卷管理和評查、行政執法機關處理投訴舉報、行政執法考核評議等制度建設。加大對執法不作為、亂作為、選擇性執法、逐利執法等有關責任人的追責力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和改進行政復議工作,強化行政復議監督功能,加大對違法和不當行政行為的糾錯力度,規范和加強行政應訴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級行政復議機構共辦理行政復議案件190.9萬件,案件糾錯率達13.6%。
——創造性提出要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要完善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約束機制,督促各級領導干部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上或法治之外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率先突破。各地區各部門必須完善權責清單制度,加快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做到依法設定權力、規范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必須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切實防止違法決策、不當決策、拖延決策。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必須加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力度,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參與決策過程、提出法律意見應當成為依法決策的重要程序。必須加大對各級政府和公務員失信行為懲處力度,將危害群眾利益、損害市場公平交易等政務失信行為作為治理重點,發揮政務誠信對其他社會主體誠信建設的重要表率和導向作用。必須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建立健全行政糾紛解決體系,推動構建行政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有機銜接的糾紛解決機制。
——創造性提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各類市場主體最期盼的是平等法律保護。一次不公正的執法司法活動,對當事人而言,輕則權益受損,重則傾家蕩產。要把平等保護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對濫用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強制措施,把民事糾紛刑事化,搞選擇性執法、偏向性司法的,要嚴肅追責問責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必須根據新發展階段的特點,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推動形成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必須用法治來規范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尊重市場經濟規律,通過市場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依法平等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必須用法律和制度遏制一些政府部門不當干預經濟的慣性和沖動,解決好政府職能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無論是化解地方隱性債務,還是處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等,都要依法依規解決,不能簡單依靠行政命令和手段。黨的十八大以來,“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行政審批事項大幅壓縮,各省市縣政府全部制定公布權責清單,持續開展“減證便民”,推動各地方各部門清理證明事項2.1萬多項,有效解決了“奇葩證明”“重復證明”等問題。
三、關于“推進公正司法”的若干原創性貢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事關人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公平正義,事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創造性提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所謂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權利一定會得到保護和救濟,違法犯罪活動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懲罰。如果人民群眾通過司法程序不能保證自己的合法權利,那司法就沒有公信力,人民群眾也不會相信司法。必須堅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我們必須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民權益、伸張正義。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司法公信力,讓司法真正發揮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作用。如果司法這道防線缺乏公信力,社會公正就會受到普遍質疑,社會和諧穩定就難以保障。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創造性提出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法律本來應該具有定分止爭的功能,司法審判本來應該具有終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這些功能就難以實現。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歷來有‘好人不見官’的習俗,更有‘惜訟’‘厭訟’甚至‘恥訟’的傳統,不到萬不得已老百姓不愿意打官司,打官司也無非就是相信能討‘一個說法’。”人民群眾每一次求告無門、每一次經歷冤假錯案,損害的都不僅僅是他們的合法權益,更是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是他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心。如果不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群眾就不會相信政法機關,從而也不會相信黨和政府。政法戰線必須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創造性提出要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法律不應該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眾工作。一紙判決,或許能夠給當事人正義,卻不一定能解開當事人的“心結”,“心結”沒有解開,案件也就沒有真正了結
司法是否公正直接關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能否得到有效維護,關涉人民能否感受到法律的公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加快解決有些地方沒有律師和欠發達地區律師資源不足問題。如果群眾有了司法需求,需要打官司,一沒有錢去打,二沒有律師可以求助,公正司法從何而來呢?”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聯系群眾,如果不懂群眾語言、不了解群眾疾苦、不熟知群眾訴求,就難以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實行立案登記制改革,長期困擾群眾的“立案難”問題已經成為歷史。全國四級法院全部建成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2021年全國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實質化解80%以上民事糾紛,平均耗時較一審民事案件縮短43%。
——創造性提出我國是單一制國家,司法權從根本上說是中央事權。各地法院不是地方的法院,而是國家設在地方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法院
針對司法機關人財物受制于地方,司法活動容易受到干擾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管,建立省以下法院和檢察院法官、檢察官編制統一管理制度,法官、檢察官由省提名和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任免,探索由省級財政統籌地方各級法院、檢察院的經費。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六個巡回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辦理跨地區重大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解決一些當事人“爭管轄”和訴訟“主客場”問題,促進法律統一正確實施。
——創造性提出司法活動具有特殊的性質和規律,司法權是對案件事實和法律的判斷權和裁決權,要求司法人員具有相應的實踐經歷和社會閱歷,具有良好的法律專業素養和司法職業操守。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在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中居于基礎性地位,是必須牽住的“牛鼻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我國把司法人員定位于公務員,實行與公務員基本相同的管理模式,帶來不少弊端。”黨的十八大以來,建立了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推行法官、檢察官員額制,司法人員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法官和檢察官在職責范圍內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在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基礎上,建立起符合司法人員職業特點的職業保障制度。健全司法人員依法履職保護機制,明確法官、檢察官依法辦理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建立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專業職務序列及工資制度,司法人員的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增強。
——創造性提出做到公正司法,還要著力解決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違法違規干預問題。這是導致執法不公、司法腐敗的一個頑瘴痼疾。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都要旗幟鮮明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絕不容許利用職權干預司法、插手案件。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則、管干部,不是包辦具體事務,不要越俎代庖,領導干部更不能借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之名對司法機關工作進行不當干預
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是我們黨的明確主張。我們說不存在“黨大還是法大”的問題,是把黨作為一個執政整體、就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而言的,具體到每個黨政組織、每個領導干部,就必須服從和遵守憲法法律。有些事情要提交黨委把握,但這種把握不是私情插手,不是包庇性的干預,而是一種政治性、程序性、職責性的把握。這個界線一定要劃分清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些黨政領導干部出于個人利益,打招呼、批條子、遞材料,或者以其他明示、暗示方式插手干預個案,甚至讓執法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的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里,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對來自群眾反映政法機關執法辦案中存在問題的舉告,黨政領導干部可以依法按程序批轉,但不得提出傾向性意見,更不能替政法機關拍板定案。司法人員要剛正不阿,勇于擔當,敢于依法排除來自司法機關內部和外部的干擾,堅守公正司法的底線。
——創造性提出要加快構建規范高效的制約監督體系,堅決破除“關系網”、斬斷“利益鏈”,讓“貓膩”“暗門”無處遁形。對司法腐敗,要零容忍,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決清除害群之馬
必須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抓緊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和制約機制,堅決防止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甚至執法犯法、司法腐敗。必須健全政法部門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通過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嚴肅的責任追究機制,加強對執法司法權的監督制約,最大限度減少權力出軌、個人尋租的機會。必須堅持以公開促公正、樹公信,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必須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完善機制、創新方式、暢通渠道,依法及時公開執法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裁判文書。對公眾關注的案件,要提高透明度,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法藏身。
——創造性提出要深化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繼續依法打擊執法司法領域腐敗行為,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要繼續依法打擊破壞社會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持之以恒、堅定不移打擊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讓城鄉更安寧、群眾更安樂
黑惡勢力是社會毒瘤,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秩序,侵蝕黨的執政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些黑惡勢力長期進行聚眾滋事、壟斷經營、敲詐勒索、開設賭場等違法活動,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黑惡勢力怎么就能在我們眼皮子底下從小到大發展起來?背后就存在執法者聽之任之不作為的情況,一些地方執法部門甚至同黑惡勢力沆瀣一氣,充當保護傘。執法部門代表的是人民利益,決不能成為家族勢力、黑惡勢力的保護傘。”為期3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在全國展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把打擊黑惡勢力和“打傘破網”一體推進,清除了一批害群之馬。必須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堅決打擊黑惡勢力及“保護傘”,決不讓其再禍害百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些執法司法人員手握重器而不自重,貪贓枉法、徇私枉法,辦‘金錢案’‘權力案’‘人情案’,嚴重損害法治權威。”必須制定完善鐵規禁令、紀律規定,用制度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必須堅決清查貪贓枉法、對黨不忠誠不老實的人,深查執法司法腐敗。全國政法系統集中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查處了一批害群之馬,得到廣大群眾好評。必須鞏固深化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堅持零容忍,敢于刀刃向內、刮骨療毒。
四、關于“推進全民守法”的若干原創性貢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
——創造性提出法律要發揮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憲法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只有全體人民信仰法治、厲行法治,國家和社會生活才能真正實現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播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個人情社會,人們的社會聯系廣泛,上下級、親戚朋友、老戰友、老同事、老同學關系比較融洽,逢事喜歡講個熟門熟道,但如果人情介入了法律和權力領域,就會帶來問題,甚至帶來嚴重問題。”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使人們發自內心信仰和崇敬憲法法律。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創造性提出讓法治成為全民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要引導全體人民遵守法律,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決不能讓那種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現象蔓延開來。要堅決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誰違法就要付出比守法更大的代價,甚至是幾倍、十幾倍、幾十倍的代價
如果一個社會大多數人對法律沒有信任感,認為靠法律解決不了問題,還是要靠上訪、信訪,要靠找門路、托關系,甚至要采取聚眾鬧事等極端行為,那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會。必須在全社會樹立法律權威,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培育社會成員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環境,自覺抵制違法行為,自覺維護法治權威。必須堅決破除各種潛規則,杜絕法外開恩,改變找門路托關系就能通吃、不找門路托關系就寸步難行的現象,讓托人情找關系的人不但討不到便宜,相反要付出代價。必須以實際行動讓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貴,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訴求,就能通過法律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
——創造性提出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始終對憲法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帶頭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考核評價干部的重要內容,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領導干部自覺行為和必備素質
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干部尊不尊法、學不學法、守不守法、用不用法,人民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并且會在自己的行動中效法。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老百姓就會去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領導干部裝腔作勢、裝模作樣,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老百姓就不可能信你那一套,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每個領導干部都必須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徹底摒棄人治思想和長官意識,決不搞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必須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厲行法治、依法辦事,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我們黨選拔任用干部的標準就是德才兼備,而法治觀念、法治素養是干部德才的重要內容。必須把能不能遵守法律、是否善于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重要內容,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干部。
——創造性提出中央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要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發揚自我革命精神,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要加固中央八項規定的堤壩,鍥而不舍糾“四風”樹新風,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堅持發揚釘釘子精神加強作風建設,堅持不懈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2012年年底,中央八項規定制定出臺。這是黨的十八大后出臺的第一部中央黨內法規,也是新時代開啟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破題之作”。作風建設關系我們黨能不能長期執政、履行好執政使命。抓“四風”必須首先把中央八項規定抓好,抓黨的建設必須從“四風”抓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直面黨內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弊端,從制定和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破題,解決了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么、怎么抓的問題,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推動了黨風、政風、社風好轉。黨的十九大之后,我們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修訂了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繼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八項規定改變中國!”這是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聲音。
——創造性提出守法經營,這是任何企業都必須遵守的一個大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公有制企業也好,非公有制企業也好,各類企業都要把守法誠信作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企業家要做誠信守法的表率,帶動全社會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提升
人無信不立,企業和企業家更是如此。企業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調動人、財、物等各種資源,沒有誠信寸步難行。法治意識、契約精神、守約觀念是現代經濟活動的重要意識規范,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的重要要求。必須進一步激發和弘揚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依法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民營企業家必須講正氣、走正道,做到聚精會神辦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在合法合規中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必須練好企業內功,特別是要提高經營能力、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法律底線不能破,偷稅漏稅、走私販私、制假販假等違法的事情堅決不做,偷工減料、缺斤短兩、質次價高的虧心事堅決不做。
——創造性提出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夯實依法治國社會基礎
全民守法是法治社會的基礎工程。普法工作要緊跟時代,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使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國家機關是國家法律的制定和執行主體,同時肩負著普法的重要職責。國家機關要把普法作為推進法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堅持普法工作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把案(事)件依法處理的過程變成普法公開課。完善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注重加強對訴訟參與人、行政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宣講。創新運用多種形式,加強對新出臺法律法規規章的解讀。
——創造性提出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憲法法律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引導青少年從小掌握憲法法律知識、樹立憲法法律意識、養成尊法守法習慣,讓法治精神從小就在青少年腦海中扎根,在潛移默化中培育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必須堅持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斷增強青少年的規則意識。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把憲法納入國民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持續舉辦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憲法晨讀”等系列活動,在青少年成人禮中設置禮敬憲法環節,增強青少年憲法觀念。加強對教師的法治教育培訓,配齊配強法治課教師、法治輔導員隊伍,完善法治副校長制度,健全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機制。
五、關于“深化法治領域改革”的若干原創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法治領域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原因在于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
——創造性提出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堅決破除束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障礙。解決法治領域的突出問題,根本途徑在于改革。如果完全停留在舊的體制機制框架內,用老辦法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或者用零敲碎打的方式來修修補補,是解決不了大問題的。必須直面問題、聚焦問題,針對法治領域廣大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回應社會各方面關切。要把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人民群眾對問題解決的滿意度作為評價改革成效的標準。只要有利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有利于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有利于維護人民權益、維護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不管遇到什么阻力和干擾,都要堅定不移向前推進,決不能避重就輕、揀易怕難、互相推諉、久拖不決
法治領域改革涉及的主要是公檢法司等國家政權機關和強力部門,社會關注度高,改革難度大,更需要自我革新的胸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心中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拘泥于部門權限和利益,甚至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討價還價,必然是磕磕絆絆、難有作為。改革哪有不觸動現有職能、權限、利益的?需要觸動的就要敢于觸動,各方面都要服從大局。”各部門各方面一定要增強大局意識,自覺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跳出部門框框,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創造性提出法治領域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強,必須把握原則、堅守底線,決不能把改革變成“對標”西方法治體系、“追捧”西方法治實踐。我們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根本特征和政治優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我們要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照抄國外司法制度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首先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為了黨和人民事業更好發展,而不是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聲和喝彩,更不能拿西方的理論、觀點來套在自己身上。”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司法制度,歸根到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決定的。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求出發,同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保持我們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要更好堅持黨的領導、更好發揮我國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凡是符合這個方向、應該改又能夠改的,就要堅決改;凡是不符合這個方向、不應該改的,就決不能改。簡單臨摹、機械移植,只會造成水土不服,甚至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創造性提出要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目標,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要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凡是進入法官、檢察官員額的,要在司法一線辦案,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
執法司法公正高效權威才能真正發揮好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效能。必須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努力提升執法司法的質量、效率、公信力,更好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必須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構建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機制,讓司法人員集中精力盡好責、辦好案,真正“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法官、檢察官要有審案判案的權力,也要加強對他們的監督制約,把對司法權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落實到位,保證法官、檢察官做到“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把司法權關進制度的籠子,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
——創造性提出要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完善公益訴訟制度,健全執法權、監察權、司法權運行機制,加強權力制約和監督。健全人權法治保障機制,實現尊重和保障人權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覆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處在什么發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尊重和保障人權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保障公民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基本政治權利,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各方面權利,不斷提升人權法治化保障水平。必須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堅決杜絕因司法不公而造成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的事情發生。對一切侵犯群眾合法權利的行為,對一切在侵犯群眾權益問題上漠然置之、不聞不問的現象,都必須依紀依法嚴肅查處、堅決追責。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依法糾正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等重大冤錯案件,完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國家賠償制度,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創造性提出要加快構建系統完備、規范高效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加強對立法權、執法權、監察權、司法權的監督,健全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在有效制約監督下進行
權力必須有制約和監督,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這是古今中外都證明了的道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造成冤案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司法人員缺乏基本的司法良知和責任擔當的問題,更深層次的則是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沒有真正形成。”必須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必須抓緊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規范立法、執法、司法機關權力行使,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法治監督體系,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必須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加快構建立體化、多元化、精細化的訴訟程序體系,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
——創造性提出要加強統籌謀劃,完善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加快發展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法律服務隊伍,深化執法司法人員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法治專門隊伍管理教育和培養,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首次提出“法治工作隊伍”這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的概念。法治工作隊伍包括從事立法、執法、司法、法律服務、法學教育和研究等工作的人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首先要把專門隊伍建設好,對法治專門隊伍的管理必須堅持更嚴標準、更高要求。必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推進法治專門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
在法治專門隊伍中,政法隊伍規模最大,直接面對當事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其整體素質和能力決定著國家的法治形象。必須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按照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確保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法律服務隊伍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要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作為法律服務人員從業的基本要求,加強教育、管理、引導,引導法律服務工作者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依法依規誠信執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滿腔熱忱投入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辦好法學教育,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到各法學學科的教材編寫和教學工作中,做好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明法篤行,解決好為誰教、教什么、教給誰、怎樣教的問題,更好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提高法治人才培養質量。
中國法學會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貢獻的學習研究宣傳闡釋,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研究宣傳貫徹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果。要團結引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積極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服務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服務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服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創造良好法治環境,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系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2022年第34期
責任編輯:馬毓晨 廖衛華
總平臺審核編輯:韓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