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仁青卓瑪(中)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峨堡鎮政府工作人員共同對祁連縣黃草溝建筑用砂巖礦進行現場圖斑核查。
高原七月,一年最美的時節。巍峨綿延的祁連山被蒼翠的綠色覆蓋,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境內,經過綜合整治的礦山已郁郁蔥蔥披上“綠裝”,與藍天白云、湖泊濕地映照成一幅美麗的祁連山水畫卷。
一名身披雨衣、腳穿旅游鞋的女子正向祁連山南麓祁連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礦山深處走去。她不時停下腳步,俯身扒開一叢叢草,判斷根須的長勢,盤算需要補種補植的面積,檢查網圍欄是否需要加固修復。
她是祁連縣草原站副站長、被同事們稱為“草原活地圖”的仁青卓瑪。她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是靠雙腳走出來的“草原專家”,她用熱血與激情筑起祁連山生態安全屏障,把感人的事跡留在了祁連山南麓祁連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行動中。
輾轉三地尋找本土草種
自木里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攻堅戰打響以來,祁連縣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總要求,積極實施青海生態立省發展戰略,涌現出一批批先進典范,成為書寫祁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2021年4月19日,和往常一樣上班的仁青卓瑪接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調令,要她承擔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祁連片區種草復綠的重任。盡管祁連山南麓生態綜合治理恢復工作人員少、任務重、困難多,仁青卓瑪仍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然而,如何在礦山種草?如何讓草在礦山上得到更好的長勢?此時在她的腦海中一片空白……
接到任務的當晚,仁青卓瑪連夜聯系青海省級主管部門和省內所有生產牧草種子的單位,尋找適宜在祁連高海拔地區生長的本土草種。次日清晨6時,她從祁連縣出發,首先趕到貴德縣的牧草公司找選草種。然而,那里只有青海草地早熟禾一種牧草品種,由于礦區立地條件有限,治理難度大、海拔高、土壤稀缺貧瘠,絕大多數片區屬于渣土,用青海草地早熟禾單播草種達不到生態綜合治理效果及植物的多樣性要求。隨后,她又聯系了貴南牧草公司的工作人員,找到了適宜祁連種植的牧草品種。趕到貴南縣時,卻發現剩余的青海短茅披堿草的純凈度不夠,迫于無奈,只能另尋草種。此時,天色已接近黃昏時刻,她輾轉尋到同德縣,終于找到了適宜祁連種植的青海本土草種垂穗披堿草、青海中華羊茅、冷(草)地早熟禾,且牧草種子質量均達標。仁青卓瑪與同德牧場牧草工作人員商談價格時,工作人員勸道:“這是政府采購,又不是讓你掏腰包,為什么還要談價格……”經過與牧場工作人員的一番交談后,最終,草種每公斤均降低了2元,為政府節省資金11萬元。此時,天色已晚,她頂著星星返回了祁連縣。
西山梁上來了一群“種”草的羊
仁青卓瑪承擔著祁連山南麓祁連片區123個圖斑治理種草復綠技術指導工作。在20余人的工作組成員中,她是唯一的女同志。但她卻不畏艱辛,不管是風雨天,還是面對車輛無法抵達的治理現場,她都千方百計親自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做到植被恢復方案落到實地,組織實施工作到一線,發現和解決問題到末端,目標責任落實到責任人。同時,不斷強化檢查力度、認真組織實施,在前期開展返青調查、監測和驗收,在調查后期確定“三補”面積,取得了治理進度和質量的雙豐收。
扎麻什鄉西山梁多金屬礦山整治,是祁連縣圖斑整治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這個礦區山勢險峻,交通極其不便,強行擴路運送機械上山,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二次破壞,只能依靠肩挑背扛把羊板糞、草籽等運到山頂。一次途經村子時的偶然發現,讓她眼前一亮——牧民家羊圈里的青草異常茂盛,周圍的草卻長勢一般。能不能讓羊上山去“種”草呢?這個想法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他們積極動員周邊牧戶將羊群趕到整治礦點,在羊飼料里加入草籽幫助播種。
通過這一舉措,西山梁上來了一群“種”草的羊,它們吃下帶著草籽的飼料漫山遍野“溜達”,在踩踏松土后,草籽伴隨著羊糞“種”在了裸露的礦坑里。生態管護員在羊圈附近搭起臨時帳篷,白天移土施肥、播撒草籽,晚上輪流值守防止羊群遭受野生動物襲擊。日夜堅守,時至初夏,原本滿目瘡痍的山坡上終于萌出了綠芽,羊板糞中盛開的朵朵格桑花取代了以往采礦留下的生態“傷疤”。
隨著大雨行走在第一現場
“專業理論精通,技術功底深厚。”這是領導和同事對她的評價。在負責123個圖斑治理種草復綠技術指導的同時,她還承擔著單位環保督察、離任審計、黃河流域問題整改、草原生態補獎政策落實、草場矛盾糾紛化解等核心任務。她每天不是在工作的路上,就是在整治的現場,白天跑礦山,晚上查圖紙資料。
正值高原雨季,時常大雨如注。在這樣的天氣里,她始終都保持著工作熱情,奔波在第一現場。特別是在開展祁連山南麓祁連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她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決心、智慧、勇氣和毅力,體現出她對祁連山生態安全所負有的責任和擔當。
祁連山南麓祁連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社會各界的通力協助和支持,在已經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中,無疑都凝結著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貢獻,凝結著祁連山地區干部群眾的智慧和汗水。
仁青卓瑪,只是其中的一員,一個巾幗不讓須眉的生態衛士。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責任編輯:李沛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