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不易儲存,“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說起今年荔枝新賣法,譚遠江直言受益不少:“以前運輸跟不上,走長途果子品相和味道都會變差,只得地頭批發,每公斤不過四五元;現在有了冷鏈貨柜車,過冰、包裝、運輸一條龍,鮮荔枝最高價格賣到每公斤60多元。”
實際上,我國不少鮮活農產品倉儲運輸都需要冷鏈物流支持。由于不少地方溫控保鮮技術跟不上,冷庫、冷藏車等設施設備缺乏,跨季節、跨區域調節農產品供需能力不足,導致好東西難以賣上好價錢。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相對滯后,流通環節損失率在20%至30%,遠高于發達國家5%左右的水平。因此,必須加快補上冷鏈物流短板,減少農產品流通損耗,擴大高品質市場供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最初一公里”是農產品流通的起點,也是冷鏈物流建設的重點。一方面,在農產品優勢產區、重要集散地,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增強倉儲保鮮、商品化處理和初加工能力,可以降低產后損失,通過擇期錯季銷售、分級分類處理等措施,提高銷售價格。比如,建在果園、地頭的“田頭小站”,用冰水浸泡降溫,冰塊填充運輸,就能很大程度鎖住荔枝新鮮品質,北運賣上高價。另一方面,還要結合“南菜北運”“西果東輸”等實際,適應不同農產品的流通要求,結合產業發展布局,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在重點鎮、中心村等布局冷鏈物流設施,優化提升設施綜合利用效率。
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要經過諸多環節,冷鏈物流建設必須著眼農產品流通全流程。無論儲存預冷、冷鏈包裝,還是檢測分揀、快遞配送,設施設備建設都要注意串珠成鏈,確保上下貫通、集約高效,提升農產品配送質量,努力實現低成本、低損耗、高品質。要推動發展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企對接,加快構建從優勢產區到主銷區的全流程冷鏈物流體系。通過“平臺企業+農業基地”“生鮮電商+產地直發”等方式,鼓勵大型生鮮電商、連鎖商超等加強城鄉冷鏈設施對接,打造“上行下行一張網”,推動形成產銷密切銜接、成本低、效率高的農產品出村進城新通道。
短板可變跳板,弱項也是潛力。加快暢通農產品流通“最初一公里”,補上冷鏈物流短板,既能增加鮮活農產品銷售半徑,提高市場覆蓋率,也將倒逼農產品供給水平的提升,推動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帶動更多農民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
《人民日報》(2022年08月19日 第18版)
責任編輯: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