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農村,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五里鎮的麒麟瓜、龍井鄉的小龍蝦、明港鎮的香蔥和松花蛋、甘岸辦事處的蔬菜、龍井鄉的秸稈編織工藝品、平昌關鎮的農耕文化體驗園……一大批特色產業如雨后春筍,競相成長。
信陽農林谷公司發放分紅
五里鎮麒麟西瓜
好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有力的引領。特別是在農村,黨建對產業的引領作用尤其重要。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平橋區積極探索這一模式,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合作社務工的當地村民
集點成線,打造“橋頭堡”
平橋區結合本區產業發展實際,靈活設置組織形式:同一行政村內、具備建立條件的,突出“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單獨建立黨組織;同一鄉域內、跨村組、具備建立條件的,突出“一鄉一業”,采取多村聯建方式建立聯合黨組織;某一產業跨鄉域、輻射廣、帶富力強的,依托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組建黨組織;暫不具備條件單獨建或者聯合建的,采取建立黨小組或指派黨建聯絡指導員的辦法,組織黨員開展活動,確保黨的工作無空白。該區將 62 個分散孤立的產業鏈“點”串成“線”,建立了各類產業黨支部 17 個。
集智成策,繪好“路線圖”
甘岸辦事處繁高合作社大棚蔬菜
區委組織部牽頭,從農林、科技、文旅等部門抽調 20 名專家學者組成調研組,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與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組織負責人、科技示范戶等“面對面”交流溝通,了解他們希望黨組織發揮哪些作用。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五清”要求,在全區開展大排查活動,各鄉鎮對轄域內有完整產業鏈條的產業,單獨登記造冊,結合產業(企業)發展對黨建工作的需求,建立工作臺賬,明確黨支部工作重點,推動黨建沿著產業鏈條延伸。
明港大豐收蔬菜種植合作社黨支部,充分發揮本地蔬菜種植優勢,組織村民規模化種植香蔥,由過去的“零散種植”轉變為“抱團發展”,顯著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位于龍井鄉的信陽農林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利用農作物秸稈加工制作工藝品,產品遠銷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企業用工較多,帶貧能力強。公司黨支部在做好黨建的同時,幫助企業發展生產,目前公司成立了合作社,簽約農戶(含貧困戶)94戶、191人,人均務工收入達到6000多元,社員每年還有分紅。
如今,在平橋區,麒麟瓜、小龍蝦、艾蒿、七彩山雞等種養殖業蓬勃發展,特色產業成為助推全鎮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集優成勢,激活“動力源”
平橋區采取專家授課、集中教育、實地考察等方式,開展針對性強的專業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提高黨員、社(會)員的專業技能和素質。今年以來,全區各鄉鎮共舉辦小龍蝦養殖、艾蒿種植、溫室蔬果培育等培訓班37場,2800多人參加了培訓。
“一直想養龍蝦,可是愁于缺技術,鎮村邀請專家講課,還帶我們出去參觀學習,下一步,我兄弟倆準備在家門口的4畝稻田里養小龍蝦,養得好的話一年可以收入2萬多塊錢哩!”洋河鎮村民董元成參加鎮里舉辦小龍蝦養殖培訓班后,信心十足地說。
平橋區村級后備干部培訓班
用好骨干,奏響“奮進曲”
平橋區還注重把第一書記駐村幫扶與發展主導產業結合起來,為產業提供信息和資金支持,指導培育優勢產業,提高品牌知名度。截至目前,全區第一書記共培育支柱產業 87個,發展專業合作社 153 個。
甘岸辦事處繁高合作社是平橋區產業扶貧多彩田園示范工程之一,合作社黨支部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大力發展溫室大棚、無土栽培等設施農業,帶動當地村民致富奔小康。2019年初,該合作社在前期幫扶的基礎上,又選定20戶貧困戶,簽訂了3年帶貧協議,幫助貧困戶每年增收1500元。
該辦事處二郎村貧困戶周天宇老人將自家閑置土地流轉出去,在合作社從事排水管理工作,“每年除自家土地的4000流轉費、合作社1500元分紅,還能領到6000元的工資。”談及合作社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老周難掩興奮地說,“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去年我還成功脫貧了!”
(原載于2019年6月5日大河網)
河南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