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峒河河畔,矮寨大峽谷東南側,坐落著一個美麗古樸的苗族村寨——坪朗村。村寨四周環山繞水,樹木蔥蘢,層巒之下難得的一片開闊谷地,一棟棟青墻灰瓦的仿古民居依偎在青山綠水之間。這個美麗的苗族村寨,貧困發生率曾一度高達21%,385戶人口人均年收入僅1000多元。近幾年來,坪朗村通過精準扶貧,深挖苗族文化資源,結合當地特色產業和生態旅游資源,探索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發展苗繡產業 打好“民族牌”
走進坪朗村,小河石橋上,幾個苗家繡娘飛針走線,正繡著精致的苗繡圖案。旁邊的車間內,幾十名女工正在趕制一批苗服。
坪朗村苗家繡娘制作苗繡(賀艷花 攝)
苗繡是最具苗族特色的傳統技藝,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坪朗苗繡傳承人羅維英介紹,苗家姑娘最擅長刺繡,村里的姑娘一般從七八歲就開始學習桃花刺繡,到十四五歲時手藝就已經相當嫻熟。為將村民們日常的指尖活變成“指尖經濟”,2019年6月,吉首市人社局與吉首金畢果民族服飾有限公司達成共識,在坪朗村成立金畢果民族服飾坪朗就業扶貧車間,發展苗繡產業。車間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互聯網”的模式,吸納固定員工5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33人,全村參與人員共180余人。
11月11日,坪朗村金畢果扶貧車間女工正在趕制苗服 (賀艷花 攝)
據車間負責人介紹,扶貧車間工人月平均收入2000—2500元,手藝嫻熟的能拿到4000—4500元。除了在扶貧車間上班,村民也能以計件形式在家加工苗繡產品,真正實現了“車間設在家門口、持家創收兩不誤”。目前,扶貧車間能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坪朗村的苗繡已成了遠近聞名的苗家手工藝品。
傳承豆腐手藝 打好“特色牌”
以當地青皮豆為原料,天然山泉水泡豆,手工石磨磨漿,灶火鐵鍋熬漿,“這樣做出來的豆腐才是好豆腐,有兒時的味道”。石清香是坪朗豆腐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純手工豆腐制作手藝到她這已經傳了四代,她也被村民稱為“豆腐西施”。
坪朗豆腐手工制作過程 (石清香供圖)
“一人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石清香在村里組織成立了坪朗順心農副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吸收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社,帶領村民從事豆腐制作、加工、銷售和農家樂經營,將“坪朗豆腐”做成了產業。并成立豆腐手工制作研學基地,讓各地游客前來體驗坪朗豆腐手工制作、感受苗家風情。
坪朗豆腐手工制作過程 (石清香供圖)
目前,“坪朗豆腐”帶動了坪朗村及周邊村寨200多家農戶發展青皮豆種植業,50多個村民實現穩定就業,100多個村民在家門口吃上“鄉村旅游飯”,已成為坪朗發展的金字招牌。
借力大景區 打好“生態牌”
坪朗村位于矮寨鎮西南部,與矮寨大橋景區、德夯奇觀景區山水相依,是吉首城區通往德夯景區的必經之地。
坪朗村 (謝中 攝)
自實施“精準扶貧”以來,坪朗村借助矮寨大橋景區和德夯景區影響力,探索出了“村在景里、景在村中、村景交融”景村一體化發展模式,在加大村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保護傳統苗族民居的特色。走進村里,飛檐翹角,極富民族特色的古民居,幽深錚亮的青石板街巷,靜立峒河河邊的水碾以及古渡口、古樹等都保存相對完好。2017年,坪朗村新建了易地搬遷安置點,35棟依山就勢而建的仿古式苗族民居不僅是35戶搬遷戶的幸福新家園,也成了坪朗村鄉村旅游的網紅打卡點。
因地制宜、建管并重,村寨面貌煥然一新。如今的坪朗村不但脫了貧,還成為了集鄉村旅游、生態觀光、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名村。
坪朗村易地搬遷安置點 (賀艷花 攝)
2019年坪朗村村民人均年純收入達12300元,已超過其所屬的矮寨鎮9000多元的人均年收入,貧困發生率由21.2%下降到0.36%。說起坪朗村現在的發展,村干部自豪地介紹,坪朗村現在不但脫了貧,還先后拿到了三塊“國字號”招牌——“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文明村鎮”“中國傳統村落”。幾年來,坪朗村實現了從“苗寨坪朗”到“瑪汝坪朗”的轉變,正向著“幸福坪朗”“小康坪朗”大步前進!(“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記者賀艷花)
(注:“瑪汝”在當地苗語中為美好的意思)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