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平坦的道路、整潔的村民廣場、郁郁蔥蔥的小游園……當你來到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三合鎮三星村,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樣一番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新農村景象。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行動的深入開展,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潁州區脫貧致富的典型。
特色產業助力脫貧
“三星村想要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必須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三星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爍說,工作隊到村里調研后,得出了這個結論。“通過走訪調研,我們制定了符合三星村發展情況的產業扶貧規劃,就是在小麥和花生方面做文章,大力發展小麥、花生有機農產品,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大家共同發展。”
選好了產業,流轉成片土地,積極對接國內龍頭企業,通過簽訂協議,訂單種植,以高于市場近一倍的價格對小麥和花生進行定向收購。“我們的小麥和花生,從選種到施有機肥,全部按照龍頭企業的要求來,采取訂單式生產,具有較高的產品附加值,每畝可以為農戶增收2000元左右。”張爍說。
“今年花生收成特別好,多虧我們村里帶領。一開始大家都不愿意種,種了以后,發現收成比玉米強,大家都很高興。”村民李影說。
據了解,通過發展特色產業,2019年,三星村集體收入達到119.17萬元,貧困發生率也從2014年的4.8%降到了0.027%,如期實現了村出列、戶脫貧的目標。
探索建立長效機制
三星村的改變,在潁州區不是特例。據了解,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區超過80%的貧困戶享受了產業扶貧措施、超過68%的貧困戶享受了就業扶貧政策,工資性、財產性、生產經營性收入占總收入超過72%。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4628元提升至2020年的1.0599萬元,增長229%。
“我們把產業扶貧作為‘拔窮根’的根本之策。潁州區96家各級龍頭企業參與脫貧帶動,以訂單聯結、股份聯結、勞務聯結為主,以服務聯結、租賃聯結為輔,不斷規范訂金、租金、薪金、紅利等利益聯結機制,從‘龍頭企業+基地+土地入股+就業+貧困戶’的零散型向‘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貧困戶’的組織化模式升級,累計帶動貧困戶3.1萬人次,人均增收約1200元。”該區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該區還積極引導貧困戶相對集中發展最適合的高效特色種養業,采取“嚴格申請、分段支持,過程獎補、全程監管,結果考核、達標獎勵”方式,提升產業扶貧績效,累計實施到戶項目2.3萬個,其中,2020年到戶項目3708個,人均年增收約2400元。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我們會繼續繃緊弦、不停頓、不放松,全面梳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形成銜接的事項清單,明確銜接的路徑辦法,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該負責人說。
阜陽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