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個日夜的堅守,在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的山區大地上,除了留下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鎮駐廣寧縣工作隊隊員的腳印、擔當、情懷外,更催生了4個省定貧困村的悄然改變:廣寧縣赤坑鎮合成村、花山村和北市鎮國光村、北市村4個省定貧困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6487元增至2020年的18434元,絕對貧困被徹底消除;產業基地在村子里落地生根,資產投資給村里帶來了持續的集體收益,村民務工就業、發展種養各有奔頭;助學助困、名師送課、跟崗學習、書香校園等等在兩所鎮中心小學里熱鬧地開展起來,合唱隊孩子們稚嫩悠揚的歌聲在村鎮里響起……“放牛班的春天”在這里也成為了現實。
搞活村集體產業 多渠道促進增收
“基地上的三華李抽芽了,我們今天約了技術專家過來看看。”中山市坦洲鎮駐廣寧縣工作隊總隊長梁德強口中的三華李基地,是2018年由花山村和合成村共同建設起來的村集體產業基地。
梁德強介紹,這20畝三華李基地由花山村和合成村各派出1名人員進行監管,平時有2名專職的技術員負責打理,需要進行除草、剪枝、施肥等批量工作時則邀請村里的貧困戶和普通農戶共同打理。“三華李的長勢很好,到今年是第三個年頭了,預計5月份就可以掛果了。”梁德強說,這1600棵三華李預計能產出8萬斤的李子,不出意外,能為村里創收20多萬元。
村里農產品收成好,鄉親都開心。
除了三華李基地,花山村、合成村、北市村、國光村都有1個面積在10畝至20畝不等的青花椒基地。
集體經濟“紅火發展”的同時,貧困戶和村民也有了多種增收途徑。工作隊動員和協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村民積極務工就業,還出臺務工獎補措施,目前共獎補545人次54.5萬元;結合貧困戶創業意愿扶持開設北市藤編工作坊、赤坑手工藝工作坊,帶動了28名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在4個村開發了32個公益崗位解決就地就業問題。
合成村的謝海飛因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及年幼的孩子無法外出就業,工作隊便引導他發展種養。開始,謝海飛選擇了生豬養殖,但受非洲豬瘟影響,不得不將十幾頭生豬進行處理。
“后來我們發現他家附近有片竹林,條件很適合養雞,于是建議他改養肉雞。”梁德強說,將150只雞苗派發給謝海飛后,他很快振作精神,認真養起來,現在周邊村民都樂意找他買雞,“完全不愁賣”。這些年,工作隊累計發放了60頭牛苗、165只豬苗、12404只雞苗和170箱蜜蜂,“都是結合群眾意愿和實際情況,精準到戶、到人。”梁德強說。
扶貧必扶智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村里的收入來源有了保障,教育水平的提升也被安排上了日程。“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梁德強強調。
“文化下鄉”活動通過助學助困、名師送課下鄉、跟崗學習、構建書香校園等形式,將中山市坦洲鎮相對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雄厚師資力量、優質教育教學質量等優勢傳送到坦洲鎮對口幫扶的4個村,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貧困地區延伸。
梁德強說,中山市坦洲鎮聯系和邀請坦洲的名師“送課”到廣寧縣北市鎮、赤坑鎮的課堂,“不僅學生在聽,鎮上的老師也在課堂上學習,”教會學生更教會教師,讓更多學生受益。
借著“文化下鄉”,中山市坦洲鎮還邀請坦洲本地的知名男高音歌唱家到廣寧縣北市鎮、赤坑鎮教學,并組織兩個鎮的中心小學建立起合唱隊,“讓孩子們可以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和熏陶,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學生們很歡迎,參與熱情很高。”梁德強高興地說。2020年11月24日,兩所學校還舉辦了北市鎮中心小學合唱隊、赤坑鎮中心小學合唱隊成立暨演出服捐款儀式,坦洲鎮黨委領導參加并捐贈3萬元。
“文化下鄉”活動開展以來,坦洲鎮先后向赤坑鎮中心小學和北市鎮中心小學贈送了籃球架、學習用品和防疫物資等,解決了兩所學校抗疫物資緊缺以及沒有小學生籃球架等實際困難。截至目前,坦洲鎮還捐贈了16874冊圖書,捐贈購書金額達4萬元。
“‘文化下鄉’是我們教育支援的一座橋梁,而且是長久持續的,今后將繼續推進發展。”梁德強說。
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