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鑫為村民開展技術培訓。
“蜂糖李最好在冬季修枝整形,可延長到萌芽前結束,早了影響枝條內養分積累,晚了使部分養分隨修剪枝流失。”連日來,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冊亨縣巧馬鎮孔屯村,村第一書記朱鑫走進田間地頭,忙著給老鄉們講解蜂糖李的管護技術。
村民王明玉在朱鑫的動員下,種有7畝多的蜂糖李,正在地頭鋤草的她說:“按照朱書記說的做,準沒錯。他會的東西可多了,我們村現在這么多的產業,都是他來了以后才有的!”
朱鑫是貴州省國有扎佐林場的一名工程師。2018年3月,他主動申請來到孔屯村后,下決心要幫助這里的鄉親們擺脫貧困。
心系綠色不懼苦累
孔屯村下轄10個村民小組、31個自然村寨、568戶、2306人,居住有漢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是巧馬鎮民族雜居最多的省級深度貧困村。
“剛到村里時,下組入戶走訪,鄉親們艱苦生活的一幕幕場景,讓我心里很難受。既然我來了,就得盡我之力,幫助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朱鑫深知,要在短時間內使孔屯村這樣的深度貧困村脫貧,必須結合當地實際,群策群力,充分尊重貧困戶的意愿,因地施策、精準施策。
為了更好地了解村情民意,剛到村里一個月,朱鑫便租住在孔屯村青杠林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楊秀光家里,沉到一線,傾聽老百姓的心里話,辦連心事、干連心活,深入了解孔屯村父老鄉親的生產生活情況,查找貧困的“病根”。
“他每天早出晚歸,對大伙的事兒特別上心,我們有時候干農活回來了,他都還沒回來。”楊秀光回憶,朱鑫剛到村里就給大伙兒的印象很好。“他做事非常認真,可以看出來他不是來走過場的。”
那段時間,朱鑫不是在田間地頭深入調研,就是在農戶家中共商脫貧計策。
問需于民知冷暖,問計于民知虛實。通過實地調研,朱鑫了解到,孔屯村有1.5萬畝天然林地。于是,他決定發動群眾做好林地文章。
朱鑫(右一)為村民講解蜂糖李冬季管護技術。
做好林地“大文章”
如何做好孔屯村的林地文章,對一直在林業系統工作的朱鑫來說早已心中有數。
朱鑫坦言,孔屯村村民思想較落后,打開大家的思想瓶頸是發展的當務之急。于是,朱鑫組織村黨員和群眾代表到黔西南州烏沙鎮等地考察,學習林下種植和養殖的成功經驗。
通過考察學習增強鄉親們的發展信心后,朱鑫利用自身林業工程師的專業優勢,主持申報了2019年青年人才資金科研項目,根據幫扶村實際情況,開展胡蜂養殖和魔芋種植等林下經濟項目的探索。項目實施初期,在資金未到位的情況下,朱鑫墊付3.8萬元購買胡蜂和支付村民工資。
“如果工資不及時支付,就會傷了老鄉們發展的信心。”朱鑫認為,一旦鄉親們對發展沒有了信心,孔屯村要想有大改變,相當困難。
村民雷思龍是孔屯村養殖胡蜂的“土專家”,也是村里的“致富能手”。
“最開始因為沒有技術,所以養胡蜂大家心里都沒底。朱書記來了以后,請了兩位省里的專家,傳授我們胡蜂養殖技術。通過發展胡蜂,我們有了收入,日子也越過越好。”雷思龍說,“多虧了朱書記,現在我帶動村里20多戶貧困戶一起發展胡蜂養殖,年收入從2萬元增加到15萬元。”
為了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朱鑫向貴州省林業局爭取了100萬元幫扶資金支持發展胡蜂產業。目前,孔屯村的胡蜂養殖已經從800余群擴大到3000余群,輻射帶動了冊亨巖架、秧壩等地9個村組,惠及貧困戶115戶。
盤活資源帶動發展
孔屯村是整村易地扶貧搬遷村,鄉親們搬進居住區后,朱鑫一直在思考,如何盤活搬遷群眾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等現有資源,有效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發展綠色生態經濟,為搬遷群眾創造持續穩定的發展收益,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幫助孔屯村實施森林撫育1197.6畝。”
“為村里爭取到43個生態護林員名額,每年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收入43萬元。”
“爭取貴州省林業局林下種植養殖和生物防治項目資金、省國有扎佐林場重點區域綠化資金、寧波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和地方項目資金合計190.9萬元,投入到孔屯村產業發展中。”
在積極爭取幫扶資源和資金的同時,朱鑫采取“農戶+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在孔屯村種植蜂糖李177畝(林下套種黃豆)、糯米蕉227畝、魔芋100畝,利益聯結1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初步形成適合當地村情的特色產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朱鑫及孔屯村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孔屯村貧困發生率從45.25%下降至1.4%,2020年1月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考核評估。
突出的工作業績,讓朱鑫先后獲得中國農林水利工會全國委員會授予的“優秀工會積極分子”、貴州省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貴州省人民政府“先進工作者”、2020年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等多項榮譽稱號。2020年11月24日,他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
“我從貴陽來冊亨那會兒,孩子才一歲半,父母年近古稀,但我覺得,能參加脫貧攻堅這場全國性的戰役,受用終身。”朱鑫說,能發揮所長為脫貧攻堅助力,雖苦但值。(肖雄 文/攝)
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