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平臺優勢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是經國務院編辦批準,是隸屬于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唯一的國家層面的食用菌專業研究機構,多年來在平臺建設上擁有強大的硬件條件,建有“4中心、2聯盟、2標委會、1創新團隊、1院士工作站”包括:省級“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高效利用創新團隊”、“李玉院士工作站”、供銷總社“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發改委“云南特色食用菌種質創新與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省科技廳“云南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供銷總社“昆明食用菌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是科技部“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省科技廳“云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牽頭單位,中國食用菌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單位、云南省食用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秘書長單位。2017年研究所成為云南省食用菌協會會長及理事會秘書長單位,協會從全省食用菌全產業鏈的資源整合出發,有力地推動了食用菌產業多方聯合,抱團發揮集群優勢作用。
(二)人才團隊優勢
全所職工106人,科技人員研究生以上學歷占70%,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人、云嶺產業技術領軍人才2人。云南省“三區”科技特派員16人;建有省級“野生食用菌資源保護高效利用創新團隊”,創新團隊核心成員不斷成長,團隊成員主持國家支撐計劃課題6人;二級研究員1人,三級研究員2人,正高7人、副高5人;新增省級創新人才1人,省級創新人才達6人,團隊具有“傳幫帶”的優良作風,形成了一支具有濃厚的科研氛圍及緊密團結協作的食用菌領域科研創新團隊。
(三)科研項目優勢
研究所主持“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食用菌產業升級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作為首席科學家牽頭“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食用菌等特產資源高效生產與深加工關鍵技術與產品》,主持“云南省建立農科教相結合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試點”項目中食用菌產品單元,承擔多項省科技計劃、產業計劃項目,在種質資源、品種選育、高產栽培、保鮮與深加工等領域取得了一批豐碩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備良好的項目組織及執行研究基礎。
近15年,研究所承擔食用菌科研項目130多項,其中,牽頭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承擔課題5項,獲科技成果41項,科技獎勵2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39項,開發出八大類新產品70多個,編著食用菌專著1部,食用菌農家用書系列5部。在標準方面,國家現行產品標準34項,昆明所占8項,占23.5%,其中野生食用菌國家2項,全部由昆明所制修訂發布,占100%,栽培食用菌國家現行12項,昆明所占4項,占比例33.3%。試驗方法和檢驗規程國家現行8項,昆明所占2項,占25%;食用菌地方產品標準目前共11項,昆明所占6項,達63.6%,試驗方法和檢驗規程地方標準共2項,全部由昆明所制定發布。主辦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食用菌》。研究所擁有我國目前保藏量最大、種類最豐富、系統性最強的食用菌標本館,館藏標本約30000份。開展了保鮮、速凍、凍干、方便等新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提高食用菌產品附加值、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在食用菌產業升級和行業技術進步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支撐作用。
(四)生產優勢
金鼎科技產業園區
金鼎科技園基地為云南野生食用菌產業化示范園,占地13.787畝,建筑面積5535.71平方米。配套完成了標準化、規模化菌種生產線一條,建成野生食用菌速凍、熟制、凍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線三條,建成食用菌菌種研發及質量檢驗檢測實驗室等。
晉寧食用菌科技示范園區
晉寧基地的總社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占地30畝。目前已完成項目一期工程,一期總投資2604萬元,項目總建筑面積為7154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科研綜合樓及附屬配套工程。項目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二期項目總投資2785萬元,項目總建筑面積7775.68平方米,建成以后將著力構建我國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以及工程化研發平臺,為全面推進食用菌產業升級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云南食用菌高效生產高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占地50畝,計劃總投資9158萬元,規劃總建筑面積23386.83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10#地塊建設,累計已建設廠房4323.53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約1200萬元(含土地費)。晉寧基地將研發、生產整合,開展食用菌資源保育、新品種選育、菌種規模化生產、保鮮加工、質量安全體系和標準化工程技術生產示范,解決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問題,開展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生產示范,形成食用菌產業國家級的全產業鏈高效生產示范基地。